标签:
杂谈 |
中新广东网广州12月10日电
“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国际研讨会暨201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主题年会10日在广州举行,王先庆就是在该年会上发表上述言论的。
王先庆称,这些问题分别包括:中国渠道商如何提升进入国际市场能力问题;中国流通如何谋划在全球市场战略布局;中国渠道商如何与跨国商贸企业共存共赢问题;中国流通如何缝补内外贸渠道中的断点和破损点;内外贸渠道“路径”如何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导向问题。
王先庆说,中国各级政府如何统筹管理内外贸流通;中国各级财政如何扶助内外贸流通渠道体系建设;中国各界如何共同促进内外贸渠道费用全面下降;中国市场如何优化整合内外贸渠道资源;中国如何尽快清理制约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的法律障碍等问题,均值得关注。
http://www.gd.chinanews.com/2011/2011-12-10/2/164737.shtml
王先庆:体制和观念导致内外贸流通渠道长期分割
2011年12月10日
中新广东网广州12月10日电
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引导生产、增加就业、繁荣城乡、完善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指出,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基础上的商品流通渠道建设,对于发展现代流通业乃至整个现代服务业来说,都有着纲举目张的意义。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认为,中国商贸流通业严重滞后于制造业和整体经济发展阶段,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流通渠道体系大多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而使“中国制造”在全球的整体流通能力偏弱,缺少对渠道的控制权和商品的定价权。
王先庆指出,导致中国流通能力在世界市场上弱小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体制和观念导致的内外贸流通渠道长期分裂割据,使得内外贸两种市场的力量得不到有机整合,人力地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
王先庆表示,广东是中国的外贸大省,也是消费大省。在内外贸一体化日渐成熟的背景下,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搞活流通,刺激消费”以及“建立全国性的广货流通渠道网络体系”两大命题,力求实现从“广东制造”向“广东流通”的根本转变,在内外贸一体下经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据介绍,目前广州这个千年商都也在为打造国际商贸中心而努力,广州这座具有悠久商业史的城市已经在国内外贸易中走在了前列。
http://www.gd.chinanews.com/2011/2011-12-10/2/1647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