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广东制造业趋向下降
此次由广东省独立发布的广东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主要包括了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等11个分项指标,其中6个指数在50%以下,5个指数在50%以上,各指数总体呈现回落趋势。
生产和订单是“罪魁祸首”
报告显示,2011年10月,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中的生产量指数和产品订货指数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生产量指数为51.06%,比上月回落5.87个百分点,而产品订货指数为50.96%,比上月回落3.09个百分点。
生产量指数和产品订货指数下滑,表明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量和产品订货量出现“不适”,虽然指数还在50%以上,但增长幅度有所回落。
对此,王先庆认为,生产量指数和产品订货指数的下降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前广东制造业的形势,这两大指数是主要拉低广东PMI指数的“罪魁祸首”。他认为,一方面,广东正力推产业结果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上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及用电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制造企业开工不足,影响了生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日益严峻,海外市场持续低迷,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许多企业的接单量相比往年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从而使产品订货指数开始下滑。
王先庆认为,这两大指标的下降,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广东制造业面临的形势,他提醒广东制造业运行下行的风险正在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试运行了7个月,曾准确预测到6月份工业生产的难关期。在6月份,广东制造业PMI指数也跌破了50%,为49.02%,也是由于生产量指数和产品订货指数的下降。
东莞制造业形势或更严峻
今年以来,以出口为主的东莞制造业面临着“内忧外患”: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国内银根缩紧、人民币升值、欧美市场持续低迷。不论是东莞官方还是业界,都认为东莞制造业所面临的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加严峻。
对此,王先庆认为,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主要描述广东的制造业,东莞是广东乃至全国的重要制造业城市,是广东PMI的主要参照城市。在广东制造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东莞的制造业形势会比全省更为严峻。
王先庆认为,东莞制造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东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更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衔接出现了阵痛,在传统产业进行调整、退出之时,新兴产业一时还无法迅速填补空缺。
他认为,整个制造业运行下行的趋势短时间内并不会改变。在政府层面,应该保障传统产业有序渐进地推出,扶持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企业层面,则需要继续坚持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的路子,顺势寻找新的机遇,完成升级。
■其他观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
不必把数据看得过重
PMI指数和CPI一样,都是计算出来的数据,对这些数据我们要引起重视,提前防范,但也不能看得太重。
东莞出口制造业不太理想,面临很严峻的形势,这是客观事实,但我认为,东莞的制造业情况不会比全省还低。因为东莞制造业的附加值不高,计算PMI指数还要看附加值,东莞没有大型汽车工厂、石化企业,主要还是内需附加价值高,出口附加值很低,很多因素无法从PMI指数上体现出来。
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1-11/14/node_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