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言:自2008年以来,广东大多数水果销路骤然下降,柑桔、荔枝、龙眼、蜜桃等农产品市场告急,政府、企业、农户普遍陷入迷茫和不知所措状态。为何一向在全国市场需求较旺的“岭南佳果”突然面临着全局性的销路难题?为什么人们一向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种植、技术、农资等生产问题的思维方式突然遇到方向性障碍?显然,从政府到农户,大家普遍对这种现象还很不适应。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正在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大的一场革命,即农村产业革命,进一步说,就是中国从此基本结束几千年来的农产品供给短缺和不足的时代,进入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新时期。可以想像,绝大多数人对此还一下子反映不过来,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官员甚至相当不适应,原来的“抓生产”的经验和决策模式一下子失去重心,故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之中。可以预见,这种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将愈演愈烈,直到中国农村以市场为导向的“流通革命”基本完成为止。
本文是《广东农村报》记者李晓芬、实习生陈仲兰就广东连平县特产水果鹰嘴蜜桃滞销问题对我进行采访而写就的一篇报道,发表在2009年7月31日《广东农村报》上,原标题为“流通体系落后令补贴扩种陡增风险”。下面是报道全文。或许其中涉及到的问题不只是连平的问题,也不只是广东的问题,而是全国性问题,甚至是涉及所有农产品的问题。尽管农产品问题并不完全是流通问题,但流通问题在相当长时期内一定是核心问题,也是最大的难题。
目前,连平鹰嘴蜜桃已经基本收市,今年整体销售价格不到前年的一半,约有三成果农亏本,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当地政府要继续扩大其种植面积的决心。据悉,今年连平鹰嘴蜜桃种植面积约3.5万亩,挂果面积占66.7%,产量2万吨;而明年面积将增加到4.5万亩,一旦全部挂果产量有可能达到4.5万吨,是今年的两倍多。
增加补贴 扩种速度惊人
7月21日下午3点,一辆小车停靠在上坪镇中村谢朝柱的桃园。
谢朝柱将刚采摘回来的优质桃整齐摆放在礼品箱中,共10箱。原本双方谈好每箱40元,但小车主人掂量了一下重量,觉得每箱不足10斤,于是他每箱再塞了五六个桃,最后还降到36元/箱才卖出。
“没办法,行情不好。”谢说,今年果价平均比去年低1元/斤,7月初仅1-2元/斤,小果0.5元/斤,主要因为次果、烂果多,低价上市,充斥市场;而且种果的人越来越多了。
“从去年开始,前几年扩种的蜜桃开始大量挂果,行情就变差了,三四百棵桃树,辛苦一年才能赚1万多元,前几年一般都有2万-3万元的利润。”在中村水果交易市场摆摊的谢春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而上坪镇农办一工作人员说,“今年管理好的才有盈利,粗略估计有三成果农会亏本。”他认为,只有销售好了,果农赚钱了,才会用心打理果园,桃的品质才能有保证。
“销售模式还属于小农经济形态的扩张。”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这是传统重生产、轻流通的反映,没有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销售网络,就鼓励种植,造成果品生产相对过剩。
“为拓宽蜜桃的销售渠道,2007年建立了上坪鹰嘴蜜桃销售网,今年销量达4万多斤。”华南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上坪镇人谢宏峰说,希望明年能在广州举办一场推介会,让更多的人认识这只桃。
“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将扶持重点从生产环节转向流通环节。”王先庆说,这需做到三点:一是品牌推广;二是培育以农村流通龙头企业为主的流通渠道组织体系,包括物流、冷库等;三是根据本地果品优劣势进行产品创新。
“冷库仅仅是流通中的一个小环节,流通组织形式必须是网络状的;渠道体系需要将产品以最快速度、最小的代价送达客户手中。”王先庆认为,连平政府若用好这笔项目资金,可很好地推广鹰嘴蜜桃这个品牌。
“若按近两年的扩种速度、销售状况,蜜桃产业三五年就倒下了。”上坪镇一位领导有些担忧。
注:原文网址:http://www.nfncb.cn/newsdetail.aspx?newsId=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