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幸福广东”与“幸福商业”
(2011-04-28 08:33:51)
标签:
王先庆广东南方都市报商业发展研究中心股票 |
分类: 广州研究 |
商业幸福指数:取决于满足消费需求的程度
“早期的经济学家已经涉足‘幸福’的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认为,人的欲望的满足是实现边际效用的最大化。那什么是幸福?就是欲望满足的函数,其中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王先庆认为,在人均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人的幸福感取决于物质主导,吃饱饭、有肉吃,就是幸福。但人均收入、物质丰裕程度提高后,人的幸福取决于精神层面的主导因素更多。比如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唱歌、读书等,但这些都需要通过商业形式以及商业平台来实现。于是乎,商业就变成了关乎欲望满足的媒介,而商业的繁荣程度,也就直接关系到幸福的满足程度。
广东“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广东省人均生产总值将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其中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从44.6%上升至48%,城镇化率达到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付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8%的增长。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增长,广东居民的幸福指数更多的要取决于商业所能提供的满意程度。
此外,广东“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加快“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支持商贸、邮政、功效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兴流通业态。
“商业承担者拉动消费的作用,农村市场没有商业太落后,这就是涉及到经济学中幸福本源的问题,满足其基本需求。”在王先庆看来,“幸福商业”意味着要重塑城市基本功能,也就是让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让商业满足消费者逐渐多层次化的消费需求。“这样才产生了低端、中端、高端商业细分,从而决定了高端商业的市场空间。而不是像有些企业,盲目为了高端而高端,不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导,沿用老套的商业模式‘自娱自乐’。”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参与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梦琴透露,他们调研发现,随着广东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他们体现在消费上的购物形式、购物习惯以及购物偏好都发生了相当明显的改变。“这些商场、购物中心已经不再是以往单一的购物、交易、买卖的场所,而逐渐变成消费者娱乐、休闲、了解咨询、结交朋友、与人沟通等等公共活动场所,是市民的活动中心。”刘梦琴表示,这是后工业时期,城市商业的消费方式,这种模式的改变需要商家将更多的休闲、娱乐、餐厅等多元化的功能元素,组织到一起。
“打造幸福商业,就是要迎合消费者购物模式、购物需求的转变。”王先庆表示,便民、便利、产品的丰富性,都要以当地居民的生活为出发点。这就要涉及到商业的定位,商业项目、商业街建造的初衷,以及商业规划与布局。“停车是否方便、交通配套是否顺畅、零售业态是否丰富满足需求、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是否能体验到购物的快乐。”
根据此次调研,20-35岁年龄层的消费者,逐渐成为广州商业的主流人群,他们的比重达到了65.6%。在他们当中,网购以及奢侈品消费,都已逐渐演变成当前的热点。而根据广东“十二五”规划,广东将着力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到2015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0亿元。商业无疑承担着广东经济转型的重担。
http://nf.nfdaily.cn/epaper/nfds/content/20110421/ArticelC05002F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