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先庆:误解与曲解:现代服务业狂热背后的认识误区

(2009-06-27 10:39:20)
标签:

现代服务业

卫生服务业

商业服务业

王先庆

珠三角

财经

分类: 商贸流通研究

 理论研究滞后于经济实践需要,在我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态。然而,对于现代服务业研究的落后和认识的混乱,导致政策导向深陷误区,却让人始料未及,并让人产生深深的忧虑和焦急。不可否认,2008年底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就深深地打上了这方面的烙印,《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思路、主要策略、主要措施无不体现出对现代服务业认识分歧或不足的后果,让人深感遗憾。

《纲要》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部分开宗明义,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显然,这里把目前服务业比重最高、规模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的商业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卫生服务业、教育服务业、酒店服务业、广告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排斥在现代服务业之外,或者说当成了“传统服务业”或“旧服务业”。从目前各类政策解读和出台的有关《纲要》实施方案来看,珠三角各地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时,几乎都是把金融、物流、外包、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业等作为现代服务业列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除肇庆等少数城市把旅游业列入现代服务业外。显然,这如同20世纪80年代各地盲目而狂热地发展所谓“高新技术产业”一样,如此不顾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产业演讲规律的一窝蜂地发展类似于动漫、创意、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那么,真不知这样的结局将是如何?

从上面的情形看,一切源于对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和关系存在着巨大的误解,即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发育成长起来而在我国还缺少市场基础和产业发展条件的一些新型服务业错当成了珠三角急需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而把珠三角刚刚开始发展、有一定市场基础但却更需要急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却误当成了需要淘汰或放弃的传统服务业。这里的“现代”表面上冠以“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层次”的漂亮外衣,实际上却大多只是时髦、新奇和虚幻,其最大的误区在于把欧美的“现代”当成了珠三角的“现代”。而实际上,由于珠三角在过去三十年工业化浪潮中,存在着整体的“重生产,轻服务”倾向,服务业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所有的服务业都没有得到有效培育和发展,因此,作为“服务业解放运动”首先就是解放和发展那些长期被压抑、扭曲和未得到充分发展的被《纲要》打入“另册”的所谓“传统服务业”。进一步说,这些传统服务业才是珠三角最迫切需要大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如果不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卫生服务业、教育服务业、酒店服务业、广告服务业、咨询服务业这些生产、经济和社会需求最大的服务业,靠前述的那些所谓创意、外包等所谓现代服务业来提升珠三角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并将使之从2008年40%多提升到2020年的60%,那应该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

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对“现代服务业”的误解的根源在于对于产业演进一般规律的漠视和误解。且不说金融、会计、法律、会展、物流等被一些政府部门官员津津乐道的现代服务业其实大多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而商业、餐饮、酒店、广告、休闲等被被一些政府部门避之不及的“传统服务业”其实无一不充满现代气息,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现代中式快餐、大型健康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商业步行街等,无一不在中国只有十多年历史。而且恰恰相反,这些所谓的“传统服务业”才是珠三角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核心和命脉。为何从货运中脱胎换骨的物流业就是现代服务业,而基于电子商务和连锁组织基础上的商业服务业就成了传统服务业?多么荒唐的逻辑!更为核心的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不是为了新的概念,更不是为了出一批新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发展服务业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产业环境相适应。就珠三角而言,发展服务业是为了经济的大转型,为了适应工业化后期生产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为了财富、就业以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早日建立起内需主导型的经济体系。并不是所有的新型的现代服务业都适合于珠三角发展的,并不是每一项时髦的所谓现代服务业都必须发展的,正如不是所有的区域和城市都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样。

注:本文为笔者本人主持的“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先顺序与产业选择”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和心得之一。敬请各位网友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