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商业网点布局与消费的关系探讨
(2008-08-23 08:53:14)
标签:
商业网点商品流通王先庆财经 |
分类: 商贸流通研究 |
商业网点,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零售、批发、餐饮、生活服务、娱乐、物流、配送、仓储等各类企业经营场所和设施的总和。因其点多面广,布局形成网状,故称商业网点。商业网点亦称“流通节点”。
商业网点布局,即就是各类商业网点在一个区域的空间分布,亦称“流通空间分布” ,它涉及网点总量、业态、业种、结构、店铺选址等内容。点、线、圈、面是商品流通空间分布构成的基本元素。点:商品流通经济活动的内聚力极化而成的中心或节点。如具有流通中心功能的贸易中心、集贸市场等。节点规模有大小之分,大的节点具有更强的集聚力和扩散力。通常来说,大的节点包含着小的节点,小的节点构成大节点流通网络的结节点;线: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通道。一般来说,指商品流通的渠道,就是商品所有者组成的,直接推动商品在其形态变换(即w—g、g—w的价值形态变换)中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组织序列;圈:是指以具有一定辐射力的流通基础设施或商业网点为中心而形成的不同流通业态和企业聚集度较高的区域;面:商品流通吸引和辐射的范围或域面的基本分布和格局。
所谓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化,就是指流通空间分布构成要素四个方面即点、线、圈、面的科学有效配置,包括它们在层次组合、空间等级规模结构等方面的有效结合,进而形成一个高效的网络系统。
城市生存和繁荣与商业网点的数量、分布以及类型是密不可分的。商业网点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网络,所有的消费品就是依靠商业网络以达到最终的使用者和消费者。每个商业企业,好像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点”或“结”,这个网上的“点”或“结”;商业网点是流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流通的载体和物资基础。商业网点是商业人员、商品的载体,没有了这些商业人员如何去经营商品业务;同时,城市的“市”是以商业为基础,没有“市”何以能成为城? “城以市兴,市以城在”,城与市是相互依存。此外,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店面的设计风格,橱窗的布置,特别是商品的丰富程度,质量、品种等无不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状况。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认识,往往就是从上述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人们称商业为“窗口”行业,就是指的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有些大型的商业设施,还是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都是从商业这个公共窗口可一览无遗。
商业网点与居民消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的消费购买离不开商业网点的服务。在一个城市内,交通成本、购物便利性、购物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和动力,而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化程度,又成为影响交通成本、购物环境等因素的主要方面。
1.商业网点布局状况能够制约消费的规模、结构和水平的变化。消费的规模和结构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商业基础设施和网点布局是两个主要的因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的规模和结构主要表现为商业的规模和结构。一般来说,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可以使各种内容、各种层次与各种形式的消费需要都能够得到必要的满足。
2.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能够刺激、推动、扩大和促进消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决策面对着太多的选择和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决策处于“买”与“不买”之间摆动。或者说,方便就买,不方便就算了或推迟购买。而在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消费便利性,如交通是否方便等就直接影响购买的次数或数量,继而能对消费起到促进或压抑的作用。合理的商业网点分布、便利畅通的商业基础设施和浓郁的商业气氛能有效地刺激、扩大和促进消费。比如,某消费者逛街是为了满足其对服饰的需求,但在某一时刻,他会有饮食、游玩的需求,这其实是一个连续的动态需求点,当达到了这个点,其消费需求也就也就被激起,并达成消费。反之,则可能压抑消费。例如,目前我国农村有相当多的地区商业网点残缺、交换条件落后、购物环境恶劣,导致消费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