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7.20台北深坑假日酒店
从7月20日到7月31日,长长的12天台湾之旅结束了,在从首都机场到家的路上,虽已是凌晨时分,我们还在和接机的师傅畅聊着龙腾出行以及网络约车的是是非非。而就在若干小时前,在从台北西门町去往桃园机场的路上,送机的台北司机和我们聊的话题五花八门,其中也包含大陆和台湾网约车市场的异同。
同样的语言,相似的事物,但感受起来却也可能千差万别。就好像台湾,曾经小时候那么向往的地方,真的走近时,时局已然发生了太多变化,让初次踏上那片土地的我们,甚至还未及登陆就已经是五味杂陈。好在,陌生的地方时需要用来感受的,而台湾的美,在我和老婆惊呼了N次“一切都只是个传说”之外,更多的细节却如润物细无声般令我们欣喜。
观察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台湾公共交通上的细节,却真的令我们大开眼界。
先说地铁(捷运),台北的地铁车厢很宽敞,具体数据不得而知,但至少比大陆的车厢宽,而且座椅大多是那种2+2+2+2的模式,也就是说两个座位一组,中间的四个座位背对背,两边的四个座位则靠着窗户,这样的设置要比北京的六个人挤一排要舒服很多,“博爱座”就设置在车门旁边的位置。当然,高雄的地铁车厢并非如此,而是和北京的类似。
每当列车进站前,隔离门上的灯光就开始闪烁,随之月台上音乐响起,而后待列车进站打开车门,广播开始播报去往某某地方向。不为别的,就是隔离门上的灯光,就令我们感到亲切。“这就是细节啊。”老婆说。而老婆同时还发现,类似的细节包括上下楼的扶梯,与大陆的自动扶梯开始一般只有两格或三格平面过度不同,台北地铁里的自动扶梯在你刚踏上去的那个地方有四格是平行的,这应该可以最大限度防止老人或孩子刚踏上自动扶梯时发生慌乱和意外吧。
在台湾坐地铁,和在其他很多国家与地区相似的是,夏天的车厢冷气很足,朋友曾告诉我们说香港地铁里很凉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屏蔽各种味道,其实对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要求似乎也没那么奢侈,只是不要以所谓节能减排的名义让地铁里大汗淋漓吧。昨天下班路上,无论是2号线还是1号线或者八通线,我几乎是带着一身臭汗下车的。落后的管理水平,是北京和其他海外城市的最大差别,地铁亦如此。
高雄的地铁虽然没有台北地铁车厢座位的设置,但在美丽岛捷运站,却真的分外美丽。那种色彩斑斓的穹顶设置,到了晚上固定时段,还会变成灯光舞池,光线随着音乐起伏而变幻莫测,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而更令我喜欢的,是高雄地铁换乘站的提示音乐,简直是太欢快了,我和老婆说,“听起来简直神清气爽。”
很多海外的城市地铁,换乘站提示都很简单,如香港和北京地铁4号线,直接说“乘客可换乘XX号线”,简洁重点突出,而北京其他的地铁线路都会绕一大堆的广播:“欢迎您乘坐地铁X号线,列车前方到站是XX,XX是换乘站,您可以换乘X号线立车,到XX下车的乘客请您做好下车准备。”啰嗦,毫无重点,加上嘈杂的人流根本起不到太多的提示作用。那年在首尔,我们第一次发现每当前方换乘站,首尔地铁里总会响起音乐声,很明显,这是换乘站要到了。台湾的地铁也是如此,不同的是,高雄的换乘提示音乐非常非常动感十足,所以才让我总是感到兴奋。
再说公交车,台湾那边称之为公车,与大陆单一票制或分段计价方式都需要上车先刷卡不同,台湾公交分上车刷卡和下车刷卡两种(据说还有其他方式但我们没碰到),在对着车门的窗户上面有荧光屏提示。后来我们才习惯了,每次上车时先看显示屏。台湾的公交车开的很猛,有点类似香港人、美国人开自驾车一般,非常快,如果站着不抓把手根本不行。
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座位(博爱座)是按颜色来区分的,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座位都是空着的,年轻人几乎不会去坐。而无论地铁还是公交车,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的抢座现象,没人抢座位,大家都规规矩矩按顺序上下车。如果遇到上自动扶梯,所有人自动一排长队。想起曾看到的一张关于日本的照片,也基本类似。
有意思的是,台湾还是一个随处可见告示的地方。公交车站的橱窗里,我们这边大概都是广告,而台北的公交橱窗则很多的告示,各个不同机关的通知分门别类张贴其中。公交车上,甚至也有台北市长柯文哲签发的公告。有多少人看不知道,但信息公开方式还是很有意思。
我们从台北出发去高雄,需要坐高铁到左营。一路上发现,捷运站的一些做法,高铁站也类似。高铁发车前一分钟,月台上的音乐响起,地面黄色隔离线的灯光开始闪烁。这是只有台北车站才有的吗?为了找到答案,每到一站我和老婆都会特别注意观察,最后发现站站皆然。
高铁乘务员每到车厢,打开车门,总会先鞠躬致意;车厢的卫生间则很像飞机上的设备,各种自动设施,让坐惯了大陆动车和高铁的我感到意外——我们的虽然硬件也不错,但整体的感觉就是还差那么一点点。
除了公共交通工具,台湾的细节还体现在很多地方,也许未必能说明他们有多么先进,但至少与我们是有很多差别的,而这种差别,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很温暖。
比如,台湾的“总统府”是没有围墙的,当然周边也有很多的维安人员,但建筑是开放的,这令我们想起咱们这边推广的“开放街区”,如果政府机关可以和居民区同步开放,那是不是会更加亲民呢?
比如,台湾的派出所大门是敞开的,并且欢迎市民和游客使用派出所的厕所。在垦丁,派出所门口还立着铁马斑马代言塑像,很多人与之合照。同样是在屏东警察局东港分局,一个派出所还设置有给自行车免费打气区。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大陆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时的样子,不过人家那边是常设项目。
当然,这些细节之美也并非台湾的全部,但至少有些地方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当身边终日面对无序拥挤大汗淋漓的地铁时,当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者无处不在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比。
我们去台湾的前一天,刚刚发生辽宁旅游团24人罹难台北高速路的事故,而由于蔡英文政府的冥顽不化,两岸关系也正处于风雨飘摇中。我和老婆说,我们是冒着各种风险去台湾的,估计这一辈子也就这一回了。不过这一次旅行,虽然没能令我们有去美国或其他东南亚国家的难忘,但还是有很多感触,接下来再慢慢写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