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一起人间惨剧发生在中国大地上。这一次,不是矿难,不是地震,不是爆炸,而是一起让无数人为之愤怒的交通事故——当运煤车与幼儿园校车相遇,18名正处于天真烂漫时光的儿童就此永别人世间。
没有什么比孩子遭受苦难更让人心酸,没有什么比校车长期超载却无人管理更让人心寒。但这就是今日中国的现状,除了上访者和城管,还有无数的矛盾和安全隐患像定时炸弹一样植根于如你我一样的芸芸众生之间。
逝者长已矣,感伤无法挽,该思考的,是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
从昨天事发至今,很多网友在围脖上对官方的处理方式表达质疑,尤其是刚刚出炉的宣传稿更是让人如吃了苍蝇般恶心。今天在上班路上我还在想,如果我是甘肃省委书记或省长,应该会怎样面对这样一场事故?当全国人民都将视线投向山东的时候,省委书记和省长们应该做些什么?
按照官方新闻稿的说法,甘肃两位父母官在事发后所做的是:接电话报告后,正在河西调研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立即作出指示,并委派省委副书记、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欧阳坚从兰州就近赶赴现场,组织指导开展抢救以及善后工作。上面这段是“每日甘肃”网的报道原文。更多的信息,每日甘肃网上披露显示,省长昨晚从金昌赶到正宁县,连夜看望了正在救治的榆林子镇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的孩子。以上的处理方式,在全国各地每场灾难发生后都很常见:作出批示,赶赴现场,做好善后,要求举一反三。如此四平八稳的报道方式和反应方式,自然无法令微博时代的民众满意。
如果我是甘肃省委书记或省长,除了做好上述分内常识性的工作之外,应该立刻宣布建立“安全校车工程”,时间可以是一年计划,也可以是三年计划,无论通过财政拨款还是精简公车消费指标的方式,都要立马将安全校车工程排上下一步工作时间表。我们对不起那十八个鲜花般的生命,所以更不能再对不起其他或许至今仍在拥挤的不合格的校车中的那些儿童了!虽然代价过于残忍,但这次校车车祸事故,却确实可以成为中国开展安全校车工程的机会。而在此次事故之后推动校车安全,甘肃省于情于理于领导政绩,都可谓顺理成章。
没错,甘肃是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但看一下庆阳的政府大楼,或者再翻翻当地的“三公”消费记录,就可以发现,只要地方政府真心实意给力,“安全校车工程”实施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写到这里,想起南京市发布PM2.5数据的事。昨天看到南京率先发布PM2.5数据后,我本来以为这是当地政府的勇气之举,而且在全国各地城市纷纷论证PM2.5的时候南京敢为人先,也算在形象上获得了加分。岂料,今天一大早就看到报道,说是擅自发布PM2.5数据的南京气象方面有关人士遭到了批评,而该数据后来也撤了下来。
一件早晚要诚实面对的事情,就这样从加分变成了减分,这不仅是南京,而是中国几乎所有部门的“拿手绝活儿”。那么,甘肃省呢,是否会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让“安全校车工程”从甘肃开始?这才是告慰消逝生命的最好行动,也是真真正正的民心工程,更可以成为地方执政者的一项政绩——无需回避,我们需要这样为民办事的政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