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酥油

(2010-11-21 00:14:54)
标签:

酥油

信仰

文化

分类: 读书

    我是无意中在卓越网上发现这本书的,封面上,洁白巍峨的雪山,辽阔深远的天空上面,一盏小小的酥油灯,在山雨欲来的云朵间坚定地释放着微弱的光芒。“一个汉地女子,一个草原男子,二十五个孤儿,五年时间的日日夜夜。”如果只是看这样一段话,你是否会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志愿者的说教故事,或者是那些虽然真实但却会读出矫揉的应景之作?

    可是,看到那两个同样雪白的书名:《酥油》——我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而最初的阅读,却还是带着怀疑的心态,以至于《上篇》扉页上的那首诗,都还是整本书读完后才回过头来再次仔细感受,用心揣摩。毫无疑问,这本书打动了我,像打动了其他读者一样,这些天,我在上下班的地铁里阅读,回到家趴在床上阅读,然后每天都在和老婆讲述着梅朵与月光的故事进展,讲述藏地高原的种种风俗,还有那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人对宗教的痴迷信仰。

    老婆应该是如坠五里云雾吧?因为我每次都无法交代清楚书中的人物关系,除了月光和梅朵,还有班哲、多农喇嘛、阿嘎、苏拉姑娘、米拉、小尺呷、所画、巴桑女人、耿秋画师、翁姆、阿芷……不算复杂的人物,因为名字的特别而令我增加了给老婆讲述的障碍。但老婆或许早就明白了这个故事吧?因为每次和他提起,他都会陪着我一起感慨人物的命运沉浮,还有那些或许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些习惯。

    梅朵的父亲曾经收养了孤儿,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梅朵,在汉地遇到了耿秋画师,并被介绍到了麦麦草原,去那里义务做孤儿的教育工作。经费由多农喇嘛来四处筹措,寻找孤儿并一起管理学校的是当地藏族青年月光。梅朵和月光的爱情,更多地被淹没在草原宏大的背景下,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孤儿,省吃俭用地照顾孩子们的一切学习生活,遭遇过缺粮断米的危机,也经历了雪灾的重重困扰,最终学校却因多农喇嘛“往生”尼泊尔而不得不解散——因为没有了经费来源。其中,不仅包含了几年间学校的兴衰,更令人震撼的还有草原上人们的信仰、风俗、习惯以及种种衍生出来的东西,在让我们“忽然发现”之余,却也会有莫名的激动或伤感。

    据说,每一场天灾过后,藏地草原上都会多出很多孤儿。而书中的所画、阿芷、翁姆,甚至包括月光,他们的命运却有如此强烈的悲剧的色彩,如同白玛雪山那样,虽然一直都有着明亮的光芒,却终年冷冷地审视着这片草原,还有草原上的子民。

    为了尊重当地人的信仰,梅朵生病时吃过“秘方神丸”——她不得不吃下去,因为月光阿妈的头都已经磕出了血。而所画,这个曾经被盗猎者强迫去带路的年轻人,被梅朵介绍给耿秋画师学画并即将也要带徒弟的时候,却因为在一场法师大会中相信所谓“神刀”的“特异功能”而失去了再执画笔的机会。苏拉的姐姐阿芷,在县城茶楼里做最为藏人所不齿的营生,最后为了洗刷自己的罪孽要在玛尼神墙转经三年,没想到一年还没过去,就冻死在了神墙边,死后也没有享受到天葬的待遇,被喇嘛埋在了草地下面。翁姆呢,因误服了梅朵给的避孕药(整整50粒)却不肯打掉孩子,孩子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

    好在还有希望在书中闪烁。到拉萨唱戏的青年班哲后来回到了草原,还有学校里最大的孤儿也是梅朵和月光历经生死才从益西医生家里解救出来的阿嘎,中专毕业之后和班哲一起重开了学校,当然也还有梅朵,虽然她失去了爱情,并为了赚得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费用在汉地拼命工作两年多并几次经历死亡的召唤,但她还是回到了麦麦草原,而那里,已经尽显人世间的悲情与苍凉。

    有好多次,读到书中的某个段落,我都会抬起头,强行把自己抽离出来,但思维却还是徘徊在那样一个人们都穿着氆氇、天气阴晴不定、喇嘛被无限度尊重的世界里。老婆问我是否流泪,我说没有。这是真话,因为读《酥油》,是一种有别于简单催泪的那种作品,它可以在你的内心世界里轻轻地,却也是深深地,打动你,打动,哪怕让你泪眼汪汪,却不至流出眼眶。更确切地说,那应该是一种震撼吧,属于我们这些遥远的汉地人的远远旁观的震撼。

    作者江觉迟在序言中说:人最终需要什么?人最稳定的幸福是什么?这种思索,会提升你的思想高度;或说安定你对俗世的浮躁情结。写作,就这样慢慢净化你。

    写作或许的确有这样的一种作用吧,用心去写,哪怕是我们现在写的博客,也常常会在经过以后回头再看时打动自己——那是记录自己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种情形,让我们得以远观并真切地感受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想说,读了《酥油》这本书,何尝不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净化?虽然我知道,这种净化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如此的脆弱而不堪一击,但忙碌的生活之余,偶尔停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找回另一个自己,也足以完成一种相对的净化吧:如果生活只是物质的满足,那人生还会有多少意义呢?

    从这本书中,我记住了那句“哦呀”的口头语,也想记住但最终却依然徒劳的月光在出家前最常念的经语,在这样一个午夜的晚上,就抄录在这里吧:喇嘛拿加素切,桑吉拿加素切,曲拿加素切,根堆拿加素切,喇嘛意当耿秋松拿加素切……

 

酥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秩序
后一篇:感恩节的鸡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