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非他命》

《你好我的爱》
这两天,分别看了两部同志电影,一个,就是被很多人推介的香港导演云翔的《安非他命》。看到结尾,我才明白原来整个电影都贯穿着的那条主线是毒品。吸毒,为什么吸毒,戒毒,被大陆公安强制戒毒,毒品派对,直到后来,主人公观奇恍惚着“要飞”,白色的翅膀,赤裸的身体,纵深而下,却没有死,而是再次被送到医院捆绑着戒毒。
“也许,那座桥通了的时候,我们也就通了。”这句话,以及那座到片子结尾也没有连上的桥,是电影的另外一个重心。然后我就记住了那句话,观奇从医院穿着病号服跑出来,跑到那座大桥边,遇到了女友,女友说:“没有戒不了的毒,只有戒不了的爱。”观奇最后还是纵深跳进了大海,在幻觉中与那个来自澳洲的伙伴在一起。
同志电影,似乎都注定了是悲剧的结局。为什么呢?只有悲剧的凄美,才能诠释同志的爱情吗?又或者是,同志的爱情本来就注定了凄美,所以那么多的影视作品才会都选择了无言的结局?
看的另外一部电影,是韩国的《你好我的爱》。电台DJ浩婷,一直在等待着在巴黎的男朋友云在回国,但等来的却是云在携男友东华一起归来。当浩婷在广播节目中为听众解开爱情纠结的时候,她自己却深陷其中痛苦不堪。当云在和东华在韩国开的店铺开张的晚上,东华的法国前男友突然出现,而一直追求浩婷的电台编辑大醉之下气急败坏公布了浩婷徘徊在两个男人间的真相……
我好像是在写剧情介绍,但我想自己是写不好这个的,只是在看的时候,有一种异样的情绪在头脑中荡漾:同志与异性婚姻的结合,也多半是个悲剧的结局吧?
浩婷后来一直单身,她的电台女搭档在离开前宣布自己要去巴黎结婚,摆脱“黄金剩斗士”的身份,而该女搭档的结婚对象,也是一个女人。东华最后和法国男友生活在了一起,而云在也形单影只,内向的他直到最后也相当忧郁。
看着浩婷在了解男友是同志之后的痛苦,以及她努力想让云在回头的辛苦,我也突然感觉很苦涩。想到了自己曾经也有过的女朋友,后怕并庆幸自己当初能悬崖勒马,如果我不及时抽身而出,这一辈子要承受怎样的压力和自责呢?
今天和一位移民海外的朋友聊天,大家再次谈到了生活的压力问题。这也几乎是很多陌生朋友聊天之处必问的问题:出柜了吗?家人不给你压力吗?怎么面对那样的痛苦呢?
对于这些,我想,有些是无解的,只能靠时间去说话,时间会淡化一切压力;有些则是不需要回答的,每一个同志的经历都是相似的,每一个同志都有着伟大的父母亲人,那些压力和期待以及我们的内疚都太相似太一样了,这是中国同志和中国父母以及中国家庭都必然面临的问题。不同的,只是大家的解决方式不太一样吧。有人选择完全出柜,出柜后可能还会纠结,因为伤了家人心;有人选择结婚,满足父母的心愿,结婚后可能还与同性保持关系,不在意妻子会怎么想;还有人,选择了让岁月去荡涤和见证一切——不会结婚,也未必要出柜,同样的纠结,然后在自己的生活与家人的期待之间尽量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不会有绝对的平衡。
没有谁对谁错吧,只要选择的适合自己,只要选择后不去后悔。
说的好沉重,没错,这就是两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安非他命》,观奇的特殊家世,以及悲剧结局;《你好我的爱》,一个女人的男友被另一个男人抢走,经历了太多的是是非非内心挣扎后,这个女人和男友都孤单地生活着。
我不能再看了。希望有一天,同志电影也能多一些阳光的欢乐的结尾吧,哪怕,像成都的那两个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同志伴侣一样,相伴着白头到老,就是一种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