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彦晓
彦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781
  • 关注人气:36,0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行(中):汶川的记忆

(2009-09-07 17:54:40)
标签:

旅游

汶川

范跑跑

分类: 难忘记忆

    选择乘坐长途汽车去九寨沟,更多的还是从节约成本的考虑。与成都到九寨机场单程800多元的机票相比,北京到成都往返机票我们每人才花了1000元,而取道长途汽车到九寨的费用也仅仅是130元。当然,这也让我们付出了漫长时间的代价——由于道路维修和其他客观原因,经过了至少14个小时的旅程才从成都到了九寨沟。

    好在不是一个人的寂寞之旅,好在我们早已经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心理准备,好在从汶川到松潘的一路上虽然走走停停但汽车还是安全地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

    对于九寨我并不陌生,9年前的10月,我曾与同事也是乘坐汽车来到这里。那时候的长途汽车从西门车站出发,车上的乘务员还兼任女导游,印象最深的是经过一个个海子时,她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地震的故事:一个孩子出去放羊的时候,他所在的村庄发生了地震,整个村子都消失了,而只有这个男孩因为放羊而幸存下来,望着消失的村庄,孩子痛哭失声,孩子就是那个男孩的眼泪。

    经历过“5·12”后,再重新回想当年的这个故事,我们自然已经知道,海子其实就是堰塞湖,而那个关于地震的故事却又是如此让人唏嘘。是不是多年以后,当后人讲述2008年5月那次惨痛的地震时,也会如是描述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呢?

    从成都到都江堰再到映秀和汶川,路途并没有多么差,相反,汽车其实是在一路狂奔,我们经过了7月刚刚被落石砸断又恢复通车的彻底关大桥,一个又一个长长的隧道(最长的一个超过4000米),以及成灌高速和都汶公路,将汶川到成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多少和我的想象以及过去的经历有点出入。修路的地段,集中在汶川到松潘的部分,随时滚落的山石,随处可见的铲车,还有各种各样的颇有些革命气息的标语,提醒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只要人在精神在,生活就会好起来。”这是茂县叠溪海子附近的一条标语。叠溪海子,就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之一(具体是512还是以前的地震,尚不清楚),对于这些地震留下的痕迹,公路旁边的牌子已经将其作为和其他景点一样的标志来介绍。当我们的汽车在某处停留加水的时候,我看到对面的大山旁,一个农村图书室的牌子残缺不全地立在那里,而与这些相比,印象深刻的还有随处可见的国旗。几乎每经过一个镇子,都能一眼看见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旁边村民居所的窗棂上,是金黄色的“羌”字。

    我和老婆一起记下了部分让人感动的标语,比如“永世不忘山西情,世代不忘帮扶恩”、“党心民心心心相连,江门雁门门门相通”、“凝聚力量汇聚爱,成就映秀谱新篇”……对口帮扶,时刻感恩,这些过去看来可能是遥远的甚至有些形式主义的文字,当真的呈现在地震灾区,便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感动。地震已经过去,但它带给我们的除了灾难和痛苦,也有重建过程中这份血浓于水的情谊吧。

    汽车沿岷江逆流而上,不时有楼房的废墟出现在江水中。看着这一切,老婆唏嘘不已。身在成都的博友桐告诉我们,他的同事中就有父母亲人罹难于地震中,他们小心翼翼地甚至不敢提及同事家乡的名字。而在汶川雁门附近,成片的活动板房也告诉我们,一切或许才刚刚开始,重建依然任重道远。

    与成都因修建地铁和机动车激增而拥堵相比,都江堰的交通混乱带有浓重的地震成分(我们以为)。二王庙并没有开放,修缮工程仍在继续中,而客运中心门前的马路也在更新换代着。在市区内的公交车上,老婆发现了“聚源中学”的字样。我们没有去聚源中学,也没有刻意去当地开辟的以地震为背景的地方“旅游”,不仅是不想打扰逝去的灵魂,还觉得那似乎是对生命的亵渎。

    让我们意外的是,在都江堰市客运中心售票处,我们居然碰到了因地震而名噪一时的人物——范跑跑。当我正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前面突然出现三四个加塞的人,而其中一个怎么看都像范跑跑。我悄悄地和老婆耳语,他看了看说“疑似”。说实话,经过了一年多的沉淀,对范跑跑的行为和他个人的命运变化,我已经感到很淡薄了,没有那么多的憎恨,也不可能产生任何的赞许。但是,即使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总归也不该插队吧?何况,都江堰到成都的汽车数不胜数,着急也没必要如此吧?

    范跑跑就在我前面两三个人的地方加塞买了车票,此事本以为告一段落,但更意外的是,当我们上车后,发现此人居然在后面也上了同一班车,并且就坐在了我们的另外一对朋友座位后面。尽管我已经知道此人就是范跑跑,老婆依然不确认,于是就手机上网查了一下照片,然后惊讶道:果然是他!然后就拿着手机佯装我们自己合影,但范非常警觉地低下了头,不过后来老婆还是拍下了范跑跑的照片:永远的眼镜,永远的格子衬衫,永远的那个发型。

    桐听了我们的讲述,遗憾我们没有“痛扁”范跑跑。其实,一切都过去了,做人怎么样,那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我们也只能做好自己。

四川行(中):汶川的记忆

9月1日,都江堰附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