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奥运能否让中国同志走出牢笼

(2008-07-31 15:06:29)
标签:

情感

    奥运会与同性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语,却几乎在每次奥运会期间都会成为国际媒体的一种谈资。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不仅是猎奇,还因为同性恋群体在奥运会前后自然的浮出水面,以及社会对同性恋态度的些许改变。

    那么,北京奥运会,在创造了诸如“境外报刊登陆”、“设立示威区”、“直播不再延时”等一个又一个“新鲜事儿”的同时,像我们这样的人在社会上的命运,是否也会迎来一次嬗变?很久以前,我就和老婆讨论过这样的话题,甚至还开玩笑地说,可以把房子用来招待来北京观看奥运会的境外同志朋友。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希腊的同性恋开始登上大雅之堂。路透社当时的报道称,在数十年的社会强烈反感同性恋的阴影后,希腊同性恋现在已经走上社会,打破了陈规,不再偷偷摸摸。在希腊有很多名人公开自己是同性恋,在这个有五百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有了一些同性恋酒吧。但同性恋还是不被人们所接受。一次同性恋的“17天奥运享乐”活动中,这种观念改变了。“每天晚上都是人满为患,希腊人,外国人,还有那些同性恋积极分子格利高里·马力那迪斯说,同性恋者去看奥运会这有助于当地人们的思想更加成熟,让大家都接受。

    而这样的变化,会发生在北京吗?这是一个在保守和宽容之间逡巡的社会,更多的人们既不像有些极端地区那样对同性恋恨之入骨,也没有可以完全接受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准备,而只要你不打扰他们的生活,不招摇过市,习惯中庸的人多半就是事不关己。对我们来说,这是幸运的,因为只要生活在陌生的社会,基本没人会干涉你的生活,也感受不到太多的指指点点。但同时,我们又是不幸的,因为如果我们是他们的亲人或朋友,那多半就不再可能拥有平静的生活,满负荷的压力让一些朋友因此而痛苦疲惫。所以,我一直对北京奥运充满体育之外的一种期待,那就是社会能因此而正视同性恋群体的存在,不是因预防艾滋病而想到这个群体,而是像雅典那样,从此对同性恋的认识能再进一步。

    但是,似乎从一开始,同性恋与北京奥运的话题就被冷落在一旁,没人触及,更无从谈起。

    搜索了一下有关的信息,目前与此相关的新闻只找到两条:一是澳大利亚跳水运动员马修将参加北京奥运会,他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二是挪威手球队的一对同性恋人格罗-汉莫森和卡塔-尼伯格将带领挪威手球队征战8月的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这个比较敏感的领域中,他们公开承认自己特殊的性取向,应该值得我们敬佩。

    如果还有别的变化,那就是据朋友说,北京同性恋酒吧之一的“目的地”现在已经不再跳舞了吧。说实话,我个人十分不喜欢那里的气氛,但同志总要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所以虽然很少光顾也不喜欢目的地,仍对此表示理解。

    记得很久以前,北京奥运会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曾有人建议适当招募同性恋志愿者。这一建议最终是否被考虑,没见到下文。但可以想见的是,无论回避与否,都将有大批海外同性恋游客和运动员在奥运期间来到北京,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与此同时,如我们一样,也会有众多的中国同性恋者成为北京奥运的现场观众。是否表露自己的身份当然并不重要,但我还是期待着北京奥运会也能成为中国人对同性恋重新认识的契机,期待像我们这样的人能渐渐走出社会和家庭压力的桎梏,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

    这会是一个奢望吗?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澳大利亚跳水选手 马修

北京奥运能否让中国同志走出牢笼

 

挪威手球队中的一对同性爱人

北京奥运能否让中国同志走出牢笼

 

跳水名将洛加尼斯已经退役

北京奥运能否让中国同志走出牢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