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家的流行语
不同的时期,我们家都有不同的“流行语”。虽然只是存在于两个人的生活中,但这流行语频繁地使用,还是颇有意思。
这几天,流行语大致有二:一是早已经过时的“太有才了”,另一个则是周杰伦做过的广告中女主角那句“原来我是奶茶啊”。
太有才了,能够在已经过时的时候重新出现在我们家的生活中,应该源于大姐家外甥女的一次惊叹。当时我们一起看电视,看到某个社会新闻镜头的时候,外甥女突然来一句“这人太有才了”,语速非常和缓,但却让我们不禁捧腹。虽然大姐一家三口已回东北快两个月,但这句话在我们家重新生根发芽,流传开来。一个例子是,和老婆有时候碰到某个长相蹩脚的男人,可能就会说上一句“那人长的太有才了”。再有就是,如果老婆勤快地做了好事,我可能会夸一句“你太有才了”等等。
周杰伦广告中女主角的广告语被我们记住并反复重复,是因为最近我们俩开始喝奶茶,有香飘飘,也有优乐美。香飘飘是过去就喝过的,我们都喜欢里面的“珍珠”,优乐美则是前些天才买的。使用这句话的场合一般是,打算冲奶茶的时候,或是我,或是老婆,突然就会模仿那个女主角的强调:原来我是奶茶啊。此时,另一个人会立刻接上下一句话: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里了啊。说完后,我们自娱自乐,开始哈哈大笑。
2、喝酒
和二姐通电话,她叮嘱我不要总喝酒。我的回答是,放心吧,现在很少喝酒,在北京基本没那个氛围,而且即使喝,一般也就一罐啤酒。二姐对我喝酒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东北时期,那会儿每次喝酒都必微醉,曰“这样才有感觉”。甚至,刚毕业第一年,为了省钱,喝的全都是廉价白酒。当时喝酒者中有几个同论调者,所以每次都“感觉”很好。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这样喝酒对身体实在无甚好处。
好在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朋友也很少,喝酒一般都只是象征性的仪式,此外再无什么好感觉。单身那几个月,我曾每天晚上到附近饭馆喝一瓶啤酒,聊作寂寞种解忧。后来和老婆一起喝,有时候会两到三罐啤酒,但多半不会到醉的程度。而老爸常常会在电话里“鼓动”我,没啥事就自己喝点啤酒吧。
恩,肯定要喝,只要有机会。
11号晚上是周五,到家后才知道有朋友将从城内来,于是相约一起喝酒。到新华联下面的某饭馆时已是10点多,于是开喝。朋友都是很直爽的实在的人,所以推杯换盏,根本不用劝酒,就大口吃菜、大碗喝酒起来。忘了是喝到几点,结账走人后觉得意犹未尽,到24小时的物美店买啤酒喝小吃,到家来四个人继续开喝,谈论我们彼此的家庭,谈论相互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种种考量。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我才发现头一天好像喝多了。老婆则告诉我,大家都高了。XL都吐了。真的吗?我居然一点也不知道啊。
3、游山玩水
前几天刚和老婆去了玉渊潭看樱花,没想到,第二次“旅游”又随之赶来。
周五到家后,老婆说店里周六停电停水,所以休息。于是开始筹划“旅行计划”。我呢,虽然有不少工作还要继续做,但想想也还可以,最后协商一致:进军附近的某公园。
天是阴沉沉的天,我们决定不开车,环保一下,赶小12路。走到一家老婆经常进货的店铺,名曰“阿木”,我说,这不是“有一种爱叫放手”吗?弄得老婆哭笑不得。回来的时候再去那家店前,我问老婆,用我的话说,我们这是要去干嘛?他想都没想就告诉我:有一种爱叫放手。遂莞尔。
公园不大,通州绝对出名。我们拿着羽毛球拍,找个空地就开始打起了羽毛球。风有点大,划线后约定,按线捡球。长期不锻炼,几个回合下来两人都气喘吁吁,结尾,我说这样吧,我们用两手握拍,像打网球一样。结果自然是笑料百出,有劲使不上,弄得特逗。
公园里还有片儿童乐园区,进去还要买票,1块钱。老婆玩了那个叫做“魔幻冲浪旋梯”类似名字的东西,我则担心“心脏问题”没敢上去,而是负责在下面录像。两分钟的“冲浪”下来,老婆轻盈地跑出来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去年5月在八角游乐园时的情境,当时他玩过山车的情景,当时他也是乐呵呵地跑下来,兴冲冲地告诉我“真好玩”。
4、花絮一条
有朋友昨夜(11日)问我通州最晚末班车是什么时间,告诉他后未做联想。
今天上午(12日),这家伙突然问我“在家否”,立刻和老婆说,此人该不会是在通州吧。进而联想到,一定是昨天见了通州的网友。打电话过去,果然如此。而他认识的那个朋友,疑似我们也知道(不过没见过面)。于是和老婆感叹世界真小。
午夜1点02分,该睡觉了似乎。晚上和老婆看中天电视新闻台,面对“藏独”分子以及所谓潘基文、默克尔、布朗、萨科奇的镜头,我愤愤不平直骂这些人就是“大SB”,老婆则和我说,地球真的就像村庄,国家与国家交往和邻居交往差不多。的确如此,但相信阴霾迟早过去,奥运会后,中国应该会更好。这里也记录一下,祝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