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下班,和朋友吃完饭准备回家,外面已是暴雨如注。想打车,但车出奇地少,于是就在十字路口任由雨水浇在身上等,但往往好不容易来一辆车,却被人劫走,所以我们只好又回到永和大王屋檐下等。大概20分钟,才终于相继上了不同的车各奔“东西”。
到了国贸,往常很多的顺风车,今天却成了抢手货,不仅车很少,要价也出奇的高。平时20元就可以走的,这次至少30元,还有的明确表示要“打表”。MD,打表我就不走,于是就继续等,可是人却越来越多,到处都是等待回家的人,而有限的出租车继续上涨价格,一个人明确表示,我这车就是120块一辆,爱走不走。真的是没有了天理,即使打表也不过50块钱左右,居然如此玩命宰客。不走,于是我就继续等。后来,好不容易碰到一辆车,20元一位,找了四个人,我们一起踏上了归途。
听说,今天晚上,北京三环四环甚至五环的交通都瘫痪了。路上和司机聊天,他们说看到那些冒着雨在马路边等车的人即使是空车也不愿意停,因为怕弄脏了座椅。而当时在永和那他是看到我和同事在屋檐下才顺着我们招手过来的。整个长安街上,几乎每个路口都是等车的人,司机和我分析道,“他们在那等根本不可能打到车。”
一场大雨,又一次见证了人生百态。而北京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已经通过类似这样的大雨大雪被考验了很多次,每一次都被公众议论来议论去,有关部门也反复表示着什么反思,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往复循环,无休无止。
记得在2004年刚到北京的那个夏天,我就赶上了令全城交通瘫痪的那场大雨,当时我是在从国家图书馆回军博的路上。乘坐的公交车因深陷低洼地带而无法动身,我们不得不下车徒步,一路上时而飞奔,时而避雨,顶着个背包在雨中狂奔的那次经历至今依然难忘。而那次回到军博我常就餐的那家小饭店,老板娘要给我煮姜汤的温暖还曾让我感动不已。那是04年6月份,当时我还没认识老婆。
今天在麦当劳吃饭的时候,老婆就发来短信,问用不用他接我。到了国贸,这小子依然想来接,都被我拒绝了。这么大的雨,而且是晚上,开车反而更不让人放心。
朋友的老公来自海峡的另一端,今天晚上因为打不到车,同时也是对有的出租车“竞价”行为感到不满,选择了徒步回家。之后不忘和朋友感叹:这样的北京,还怎么举办奥运会?
是啊,北京,明年拿什么来保障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呢?再往深了说,即使奥运会顺利过去了,那这个城市难道就不该在基础设施上多下点力气了吗?
城市,不是只有为了奥运会才更美好,而应该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让这个城市生活的人民感受到满足和美好。但现在的事情,比如排队日,比如有的部门练习微笑服务,似乎都只是为了“迎奥运”。别忘了,奥运之后,我们还要生活,而类似今天这样大雨令整个城市陷入困窘的局面,又将何时是个尽头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