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内到家里,之前我比较经常坐的是938或848,前者直达河北香河,后者则是空调车,搬家到这边一年多来,它们成了除地铁外的最便捷交通工具。
而自从公交车开始大降价之后,我就很少坐公交车了,不是不想,而是海量的人流常常令我忘而却步。这种转变,在昔日的空调车上尤其明显:过去座位多多的公交车,现在无论在哪一站上都是拥挤的人群,而且由于窗户是密封的,车内的味道常常是N味杂陈,简直就是受罪。
今天晚上,为了直接到老婆那里,我选择了848,当看到支线车开过来时,一边接一朋友的电话一边上车,而在我上车的地方,848内已是很难寻到立足之地。电话里和朋友抱怨时,那边的友人还不忘提醒我“注意钱包”。既然上了车,那就走吧,今天反正我是豁出去了。
售票员已经站在了车门旁边的位置上,高声喊着“往里走往里走,一会不串还要更挤”。门口上来一个40多岁的妇人,一看就是事B呵呵的那种,“踩着我脚了!”妇人的声音比乘务员还高八度,然后还骂骂咧咧地,抱怨着车次来的太晚。没想到的是,乘务员也一肚子牢骚:“我跟谁说去啊,要不是两会,能这么堵嘛,我还想6点10分就下班呢,现在都几点了?!”
这时候,一个年轻女子搭话了:“不能把换气窗打开啊,太臭了。”乘务员一边表示已经打开了,一边“苦口婆心”:“空调车密闭性特别好,所以您如果有其他选择最好别坐这车。”那一边,妇人不乐意了:“我回通州就这么一趟车,不坐这个我坐哪个啊?”乘务员讪讪地回应:“那别说了就。”
车到大北窑,还没等停稳,外面的人流已如潮水般涌来,阵势煞是壮观。这时候,我之后一步一步往后串,最后一直串到公交车最后一排座位前面倒数第二个台阶的位置,和一男子背对背。这时候,另一男子还猛往里挤,“我个子小,串到最后去。”于是,他就站到了地势最高的位置上,而在之前,一女子已先挤了过去,然后从包里拿出一张纸铺开,一屁股坐在了后面的四个座位之间。等到了八王坟,矮个男子串位置还真对了,他捞到了一个座位,而我只有又往后串,站在了他之前站的“高高的山冈上”,放眼望去,全车的黑头发一团团的,而那个与乘务员对垒的妇人也跑到了我身边,由她和我背对背了。我无奈地把胳膊搭在扶手上,然后右半边脸和脑袋都“挤”在胳膊上,身体随着车的颠簸来回扭曲着。
在八王坟,公交车好不容易关上了车门,忽然听到前门那边传来一声惨叫:“啊——”,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车停了下来,不知是怎么回事,少倾,又上路了。“那位师傅,是不是晕车啊?我给你塑料袋。”乘务员掏出白色的塑料袋边嘟囔着,“可别吐车外,我还得擦。”
“我再也不坐848了。”我发短信给老婆。得到的回信是:“以后你也坐不着了,15号后这车就只到北京站了。”恩,那说明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坐848进出城了?不过,一点好印象都没有,如果以后都还是这样的状态,那我还不如坐地铁了——现在上下班早已不再像半年前每天赶着高峰期了。
***
晚上,和老婆骑摩托车去家乐福,风驰电掣般,到了超市的十字路口,看到有警车,我们立刻兜了个圈子跑到了另外一侧的小空地上——那里曾被我们认为是同志据点,现在也还只是猜测。吃东西,逛超市,其间自然又会偶遇同道中人。“同志处处有,通州格外多。”不经意间,我们就得出了这么个结论,还比较琅琅上口,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