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都结婚了

(2006-07-09 17:20:08)
        昨天翻阅老婆帮我誊写的电话号码单子,一个8年前结识的朋友的电话映入眼帘,于是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因为谁也不知道他的号码是不是还在使用中。结果不到几分钟,就接到了电话,他对能再次与我联系上的欣喜从电话那端汩汩流淌过来,“我一直都没敢扔这个电话号码,就怕联系不上。”
        朋友是四川人,8年前我们在去北京的火车上相识,此后一直保持着时断时续的联系,他做过很多项目:汽车维修、XX品牌销售代理等,2000年的时候曾带着他的表妹开着车到过我的老家。很早的时候,准确的说是学生时代,每次旅途我都习惯于和陌生人的人聊天,也因此认识了一些朋友,虽多数下了火车即杳无音信,但还是有几个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成为了朋友。而大学毕业之后,随着乘车或飞机次数的增加,越来越不愿意说话了,总结一下原因,我将之归为硬座车与卧铺车的不同文化。上学时没坐过卧铺,硬座车厢是一个敞开的大空间,人们相对来说都比较真实,而卧铺车都是自以为是的为主,每个人都提防着别人而小心翼翼,所以也就失去了很多坦诚的空间。
        我的这位朋友很早就离开老家来到东北,读的书不多,但在与一群社会人员哥们长哥们短中,他还保持着谦和与真实,这大抵也是我们得以交往下去的重要原因。记下QQ号码,视频中的他一直自我“检讨”着“胖了”,的确,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如一阵清风般的男孩了,结婚两年多的他多了两个身份:丈夫和父亲。他说我没什么变化,还拿出当年我寄给他的照片给我看,很难得,他还保存着那张照片,而我甚至已经忘记什么时候寄过照片给他了。
        岁月就这样把我们渐渐的改变了模样,每个人都不再青春,还能抓住青春的尾巴吗?
        2004年我去常州,见到了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联系的网友,我们是在花醉红尘里结识的,此前5年我曾因同学结婚去过一次那里,5年后再见到那位网友时,对他的变化感到吃惊:头发越来越少了,稀疏得有点惨不忍睹,而他也走进了婚姻的礼堂。谈到婚后的感受,他的回答平静而又平淡:没有办法。
        很多人都记得曾有一位爱唱歌的男孩,在博客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将自己制作的音乐传输到网络上,用简陋的画面和设备拍摄着同性歌曲的MV,我和老婆最喜欢其中的一首《黑眼圈》。大概是04年(或05)吧,和他联络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已经结婚了。这个消息当时甚感意外,婚后的他生活得倒也还不错,做过很多份工作,虽然他老婆知道了他,但两个人依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本帖开头提到的朋友不是同志,也不知道我为同志,所以他一直在问我什么时候结婚。
        曾经和老婆私下谈起过这个话题,我们对那些找拉拉结婚的做法不是十分认同,总觉得GAY和拉拉很难有共同的兴趣点,如果真的结婚了,会非常别扭,尽管只是敷衍。“要是不领结婚证,只是回老家办几桌酒席简单地‘结婚’应该更好。”我们忽发奇想,那样也不会有财产纠纷,也不会惊动太多的人,只是让大家知道“结婚了”而已。但这个想法显然还需要很多现实的条件,所以也是需要从长计议。
        谈到婚姻总归是一个沉闷的话题,除非在纯粹的GAY的世界里才不至于面对这样的尴尬,只是生活不是纯GAY的世界,所以就在“斗争”中寻找“妥协”吧。
 
        顺便说一句,现在蔬菜的价格真是太便宜了,西瓜已经降至3毛钱一斤,西红柿一块钱3斤,黄瓜一块钱一堆。刚和老婆提起,他说别忘了已经是7月份了,要是冬天黄瓜都两块多一斤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行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