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南方周末》,做了一整版的李银河访谈,这个看上去50岁左右的女士,最近因为同性婚姻的提案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她的内心世界,却注定是孤独的吧。
我最早听说她的名字,是因为那本《他们的世界》,她与丈夫王小波一起对中国男同性恋群落做了翔实的调查,那时候还是上世纪90年代,当时我还处于懵懂之中,不知道这世界是否有和我一样性向且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很偶然在地摊看到那本书,买来看了后立刻将书撕碎扔进了与学校隔几条街的垃圾箱,像做贼一样。后来工作原因路过北京,在风入松看到《他们的世界》赫然摆在畅销书柜台,于是又买了一本,这一次已经不用偷偷摸摸,因为自己一个人住,再后来离开成都之前,把连同这本书在内的同志印刷品又一次“销毁”。
大学毕业后,开始喜欢上了王小波,之前就曾在南方周末上经常读他的专栏,后来他的突然辞世,使更多人开始知道他,而他的作品也在人去之后接连出版。也是在那时候,才知道当王小波倒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时,他的妻子李银河还在美国。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随笔集里,曾有几篇文字提到了同性恋,而让我意外的是,他走后,他的妻子依然继续着对同志群体的关注,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我曾经就职的一个单位,曾有领导在开会时偶尔拿李银河女士开涮,大意无非是一个独身女人却研究婚姻和性向等问题,从那个领导的态度上我分明看到了无知和无耻。
采访超过15分钟要收费,为同志鼓与呼,倡导红灯区合法化,李银河的这些另类举措显然使其很容易成为别人的靶子,而网络时代那些种种不耻的言辞,也让她感到了难过。在南方周末的文字里,我读到了这一点,一个孤独甚至有点偏执地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女性,值得所有同志的尊敬和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