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2005.11.17
每天,早早起床,步行10分钟到地铁站,从此开始感受拥挤。
“上不去的乘客,请等下一次列车。”在复兴门和西直门地铁站,这样的广播每天都要聆听,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站,但却要承受转车之苦,尤其这两个站都是人流高峰,那种如过江之卿的场面,在这几天有了最深切的感悟,还不时会想起,万一发生爆炸,可真的是损失惨重啊:(
地铁列车喘着粗气过来了,车厢内的人已经挤得满满的,没办法,还是得上啊,硬挤了上去,车门一次次关着,几乎每次关车门都要重复三次左右才能最终关上,然后一车罐头呼啸向前,每到一站,“下车吗”,这样的小声询问此起彼伏,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身体,在这个冬天的季节里。偶尔也会有摩擦和争吵,“怕挤还坐什么地铁啊?!”这句话我觉得最有艺术性,想想的确如此,如果不能忍受拥挤,那何必还要在上下班高峰期到地铁里凑热闹呢。
今天早晨,正在军博候车,翻弄着刚买的新-京-报,列车要过来了,忽然C叠哗啦一下掉进了轨道里。立刻一个保安过来,安慰我一会可以拿回来,但我哪有闲心等报纸,还是先上车再说吧~~
“上不去的乘客,请等下一次列车。”在复兴门和西直门地铁站,这样的广播每天都要聆听,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站,但却要承受转车之苦,尤其这两个站都是人流高峰,那种如过江之卿的场面,在这几天有了最深切的感悟,还不时会想起,万一发生爆炸,可真的是损失惨重啊:(
地铁列车喘着粗气过来了,车厢内的人已经挤得满满的,没办法,还是得上啊,硬挤了上去,车门一次次关着,几乎每次关车门都要重复三次左右才能最终关上,然后一车罐头呼啸向前,每到一站,“下车吗”,这样的小声询问此起彼伏,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身体,在这个冬天的季节里。偶尔也会有摩擦和争吵,“怕挤还坐什么地铁啊?!”这句话我觉得最有艺术性,想想的确如此,如果不能忍受拥挤,那何必还要在上下班高峰期到地铁里凑热闹呢。
今天早晨,正在军博候车,翻弄着刚买的新-京-报,列车要过来了,忽然C叠哗啦一下掉进了轨道里。立刻一个保安过来,安慰我一会可以拿回来,但我哪有闲心等报纸,还是先上车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