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2005.8.30
这是个同志泛滥的季节。
以前每次和朋友一起散步,都会在这条北京西站口旁边遍布河南人的小胡同里看到有同志出没,不需要证明,只看打扮和气质就可略猜出一二。
后来,到西单买衣服,更是同志的世界,虽然我们都不太喜欢那里的同志类型:奶油、脂粉气。
再后来,听一位非同志朋友说,一个周末他去东方新天地,居然在那个地下短短的溜达一圈碰到不下三对同志。“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我问他。“都是拉着手或很亲密地在一起,两个男人,不是同性恋是什么?”回答的也是那么回事。
昨天晚上,在看一个媒体记者的博客,他也30岁了,但博客里一点女朋友或女色的内容都没有,尤其是在2月14日的那天,所记更是无一点女性之事。我的判断基本已经可以告诉我,他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找了半天,终于看到了他的照片,于是确信无疑,虽然他一点都不明显,但我可以感觉到他的G身份。
于是想想,这个世界现在真的是处处同志啊。
记得今年上半年,和一杂志主编也是因为工作原因相识,后来才慢慢知道他也是同道中人。由此溯及3年前,与一位也是至今都没见过的演艺人士认识,并在相识N天后,通过短信,也还是半遮半掩地知道他的GAY身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孤独,因为我们的同伴已经到处都是了,只是大家可能彼此缺乏哪怕只是一句话的交流吧,这一点或许算是个小小的遗憾了。
以前每次和朋友一起散步,都会在这条北京西站口旁边遍布河南人的小胡同里看到有同志出没,不需要证明,只看打扮和气质就可略猜出一二。
后来,到西单买衣服,更是同志的世界,虽然我们都不太喜欢那里的同志类型:奶油、脂粉气。
再后来,听一位非同志朋友说,一个周末他去东方新天地,居然在那个地下短短的溜达一圈碰到不下三对同志。“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我问他。“都是拉着手或很亲密地在一起,两个男人,不是同性恋是什么?”回答的也是那么回事。
昨天晚上,在看一个媒体记者的博客,他也30岁了,但博客里一点女朋友或女色的内容都没有,尤其是在2月14日的那天,所记更是无一点女性之事。我的判断基本已经可以告诉我,他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找了半天,终于看到了他的照片,于是确信无疑,虽然他一点都不明显,但我可以感觉到他的G身份。
于是想想,这个世界现在真的是处处同志啊。
记得今年上半年,和一杂志主编也是因为工作原因相识,后来才慢慢知道他也是同道中人。由此溯及3年前,与一位也是至今都没见过的演艺人士认识,并在相识N天后,通过短信,也还是半遮半掩地知道他的GAY身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孤独,因为我们的同伴已经到处都是了,只是大家可能彼此缺乏哪怕只是一句话的交流吧,这一点或许算是个小小的遗憾了。
前一篇:从媒体纷纷报道同性恋说起
后一篇:城里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