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不做别人的梦

(2007-02-16 20:19:52)
标签:

不死的梦

诗人

悲怀

阿q

孙喜玲

分类: 评论
——从《不死的梦》谈孙喜玲的诗歌创作
张承信

    《不死的梦》是孙喜玲的第一本诗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我每读起它,总有一种沉重的悲怆压上心头。人说“梦是心中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是不信的。因为“夜梦”未必就是“日之所思”;想梦的又总是“梦之不见”。此说后来又被那个名叫弗洛伊德的老头子搞得玄之又玄。不过,梦而不死,这该是一种无望之望吧?“想起一个名字,一幅远去而生动的画面都使人温馨”。如果连一个破碎了的梦都留之不住觅而不至,人生也就真的太寂寞,太孤独了!  生遭际最堪悲”,诗人毕竟是从一路坎坷、一路荆棘、一路泥淖、一路风沙中拼搏过来了。苦难与背叛都无法把她击倒。她无疑是胜利者。在胜利与挫折、顺境与逆境、大道与断桥之间的高高落差,必然跌宕出诗的瀑布和雷鸣,从平行曲缓的流畅中跃起一个立体的缤纷人生:

    一切都该结束了  
    我   
    不再守候窗口   
    不再把你等候 
 
    果真是这样就好了。但在感情领域里却往往不会如此简单。自我安慰自欺欺人都无济于事。那对虽然存在过又很快消失了不复再来了渴盼——就是对梦的呼唤。最深刻的悲剧莫过于对已逝的珍贵的悲怀了。因为“你的心,是我下车的站台”。然而“和你约会的地方插上了篱笆”,“电话线断了,全世界找不到邮局,信箱里空空落落,再也得不到你的消息。”明明分手了,却很阿Q地自慰“不要说再见,一切是重复又无法重复。既然人生就是一面枷索,又何必寻求解脱。”   
    对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不死的梦的情结,全世界也会束手无策的。不过“聚也是缘,散也是缘”。诗人无怨无恨的调侃,也是一种潇洒吧!清人袁枚说过:“诗不成于人,而成于人之天。”孙喜玲是很有才华的女诗人。她不是诠释理念,演绎情结,而是精心选择出个性化载体,通过灵悟与智慧标新立奇,从而达到并不是每一个写诗的人都能企及的风景线——不做别人的梦。  
    诗人在后记中写道:“梦是一种补偿,一种慰藉,……希望不断,梦便不死。做梦的方式有种种,写诗即是其一。”一言以蔽之,作者是有所为,即言志寄情而写诗的。作为诗人,难得的是做到了借诗还魂的极致。诗行间还流动着一种自在的情调和氛围。一种平民气和自我无奈的慨叹与调侃。在抒情诗的故道里,奔腾着悲壮而不认命的波澜壮阔的旋涡……  

    常恨无人知我心     
    站也寂寞,
    坐也寂寞    
    又怕有人知我心   
    哭也闪烁。

    这无疑是人生的荒谬,更是诗人心智的外灼。她超常的天赋与审美眼光在现实与理想、可能与不可能、幸福与不幸、梦与醒等“两极”的断裂处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飞迸和渲泻,也诞生了《不死的梦》……   在谎言比金钱还值钱的非爱情季节里,也许真诚与奉献显得微不足道,而生活总是以善胜恶而其趋势的。在此,我想借用孙喜玲的两句诗为我的阅读兴致闸一道堤坝:

     当我从你的故事中走出来  
     我惊奇  
     我比常人多活了一个世纪



     1994年8月8日见《山西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