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回长治

(2006-04-22 19:43:20)
标签:

油条

吕日周

长治

上党郡

潞州

分类: 随笔、杂文、论文


    辗转漂流十多年,在两鬓飞霜的年龄,抱着落叶归根的心情再次回到故乡长治。
    长治初春的清晨,透着几分料峭的寒意,几天的光景,街道两旁就柳丝袅袅,桃红梨白了。一株株嫩黄的迎春花夹杂其间,五彩缤纷,活色生香,描绘着春的姿态春的鲜艳。明媚的晨光里,街心公园的秋千架上荡漾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魅力城市”的长治竟然有了江南的风情和韵味。
    阳光是透明的,市容格外的整洁干净,看着曾经熟悉而今却十分陌生的街景,有着说不出的感慨。呼吸着清爽的新鲜空气,心中泛起对以往岁月的点点回忆……。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从前就感觉不到她种种的好。
    坐在出租车上,一路情不自禁的感叹长治的变化真大,出租司机告诉我说都是一个叫吕日周的书记来了之后改变的……。
    我问,这位书记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人们都一定很拥戴他的吧?司机说,那到不一定。老百姓拥护就有人反对,那些当官的都不喜欢他,因为他管的严啊,不能贪也不敢贪了,工作又累又辛苦,那些当官的当然就会反对了。你看吕日周手里的做的工程,铺的街面,修的道路,多好的质量,在这样的领导名下谁敢胡日鬼……。
    我想起了一句古诗:“劝君莫要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长治市民不会忘怀是谁给他们营造了“诗意的栖居”。
    “可惜啊,”司机说,“吕日周在长治呆的时间太短了,还不到三年的时间,如果能多呆几年就更好了……。”
    我说人心不足啊,假如吕日周根本就不曾来过呢?
    司机笑笑道:“说得也是啊”。
    长治有许多可爱之处,绿化只是明显改变的其中的一项,除了干净整洁外,现代化的氛围也很浓,各种国内外的名牌专卖,一家挨着一家,哥弟、金利来、雅戈尔、老人头,花花公子、肯德基、麦当劳……,应有尽有,时尚前卫的各种主题餐厅,旗舰店也随处可见。除了空气新鲜,气候宜人外,还有一点是人口数量适中。干净整洁的街面上很少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车辆也疏疏落落的,没有交通堵塞的现象。两个骑着自行车的老乡一边悠悠的骑的,一边聊天:一个说:“……还有万把块钱的饥荒,都是借朋友亲戚的,一半年还完了,该给孩子典礼了,今年不典吧,明年还不典?……”另一个说:“……是哩,抓紧典了就算是交代了。”
    那种不紧不慢的优游,散发着物阜民丰,安居乐业的盛世气象。
    被苏东坡称为“天下脊”的长治,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古属上党郡,也称潞州,是隋唐英雄秦琼卖马的地方,也是单雄信二贤庄的所在地,坐落在太行山的盆地间与天为党,四围环山,气候稳定,冬暖夏凉。春天的风有些烈有些硬,但因为有了大山做屏障,绝没有省城太原铺天盖地的沙尘。好友郭小明在QQ里告诉我说,太原这几天简直就是暗无天日,风沙大的不得了,走在街上睁不开眼睛,十步以外看不清人脸,而且脏的要死。说,不理解为什么太原的环境会越治理越差,小明曾在长治晋东南歌舞团和我同事多年,她常说很怀念长治的清新和干净。
    长治的街角处到处可以看见在大都市几乎绝迹了的钉鞋匠,戴着老化镜低头弯腰认真的缝补着旧鞋,那情景散发着一种市井味道的亲切。在杭州想钉一双鞋子,街面上绝少能见到修鞋摊了,许多修鞋匠开起了专业的门面房,或者干脆进入超市经营了,修一双鞋子贵的吓人,又是开票又是登记。明天来拿吧,明天来了,又说后天来拿吧,技术可能是高了,但有着说不出的别扭和不便。
长治物价的便宜令人咋舌。三轮车的起步价是一块钱,刚涨过价的出租车起步价只有四块钱。
    回到阔别已久长治,第一件事情就是很想吃吃久违了的家乡饭菜。于是每天在街上寻找记忆中的民间小吃。
    吃过了潞城的驴肉甩饼,襄垣的腥汤素饺子,长子的猪头肉和炒饼,在甜水巷找到了一家油条铺,一问,便宜的令人瞠目,两块钱一斤——装起来满满的一大塑料袋。金黄的色泽,炸的虚空而酥脆。尝一尝,没错,正是阔别已久的家乡的味道,在杭州四年,睡里梦里想念的就是这个味道。也才知道,两块钱竟然这么值钱。算一算,一天能挣两块钱,就能买这么一袋子油条,放在从前可是富裕的很了。记得小时候特别希望过庙会,因为只有在庙会上,家里大人才会舍得给买几根油条解解谗。于是油条就成了奢侈的记忆,成了童年的味道,成了一种难以释怀的乡情。可是已经很久了,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两块钱简直就不算钱,尤其是在杭州打工的时候,两块钱最多坐一躺带K字的市内公共汽车罢了。
    杂志上看过一位出生杭州的旅美作家,在一篇忆故乡的文章里,说他如何如何想念杭州的油条和豆浆。可我怎么都不理解杭州的油条有什么好怀念。杭州的确很美,可以说是美不胜收,但杭州的油条确实不敢恭维——硬绑绑,黑乌乌,半天也撕扯不下一口来。为了吃一根象样的油条,曾经光顾“永和豆浆”,看着很漂亮,也是两块钱,但只能买到一根,吃下去,浓烈的白矾味辣的嗓子刺痒难挨,几乎让我动了投诉的念头。勉强吃了两口就扔下了,从此不再进入那家叫做“永和豆浆”的连锁店。
    “甜水巷”是一条狭窄的小街,这样的小街比较宽街大马路更具平民色彩和市井韵味,栉此邻彼的一家挨一家的全是地方小吃,“蒸角馆”、“长子炒饼”、“长子猪头肉”、“襄垣拉面”、“腥汤素饺子”、“驴肉甩饼”“廉记肚肺汤”、……几乎应有尽有。炸油条的是平顺人,每天早上和下午才开门。门口放一张长条桌和几只板凳,除了油条外,早晨有豆浆,晚上有馄饨和调和饭。一块钱一碗馄饨或者调和饭,再用一块钱买上半斤油条,店家白送半碗韭菜调红萝卜丝,两块钱可以吃的饱饱的。地道的家常便饭,除了便宜外,还图一个舒服和惬意。随便坐下来,就有人和你拉家常,说他家也养狗了,那条狗如何懂事了等等。
    下班路过的人陆续的来买油条,一时间炸不出来,人们就在门口耐心的等待。抽风机里送出一股股的油烟,带着炸油条的香味,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烟火。
    一位少妇,衣着颇有些讲究,放好了自行车,走过来说要一碗调和饭,主家很快满满的端了一碗来,少妇说太多了,吃不了糟蹋了,你倒些回去吧。主家说,放少了不好看,少妇说,我不计较,我还计较这个哩?没关系,你倒些回去还能卖,我吃不了剩下就不好了。主家只好端回去倒了一些,少妇说还有些多,剩下可惜了。主家说,就这吧,你尽量吃,再少就说不过去了。那少妇吃了半碗,果然剩下一些,抹抹嘴,掏出一块钱来给了主家,骑上车子走了。那位和我聊小狗的客人吃好了,起身笑吟吟的说声再见也走了。丈夫一边吃一边说,这饭吃得真舒服,这和子饭做的真地道,不行,我还得吃一碗。让主家就自己的碗又添了一碗。吃着就说起刚才那少妇,说哪个女人不错,吃不了就让倒回去,怕糟蹋粮食,不用说,这是个好人。我说是的,这样的人一定错不了。
    如果想自己做饭吃了,油条铺对面的蔬菜摊上有现成的各种面条。拉面、手赶面、杂面,刀削面、炒饼丝、攸面条、卤面丝……应有尽有,所有的面条都是一块钱一斤,一个人买五角钱,即使饭量大也足够了。卤面丝是蒸熟的,买了拿回家,只说把菜炒好拌进去就可以吃了,真是方便的可以。
    回到长治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领着两只小狗在黄昏的时刻在街上随意溜达,或者到婆婆住的干修所草坪上看它们欢快的奔跑跳跃一阵子,然后在甜水巷的肉铺,花五角钱给两只小狗买点骨头,再和丈夫到油条铺吃一顿油条就调和饭。吃饭的时候把骨头扔在桌子底下给狗吃,我们吃饱了,它们也啃好了,于是用塑料袋装了剩下的油条,领着狗儿晃晃悠悠的向家走去,就在那样的瞬间,感觉丢失了的生活真味又回到了身边。心中充满久违的愉悦。回来的这几日,常常挂在我口头的一句话是:走遍天下,还是故乡好。
    有时候真的说不清楚,出去周游十多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回到故乡对呢,还是压根不出去,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安稳日子对呢。至少,我想,漂流的收获还是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懂得的了享受和欣赏庸常的生活,恬淡了一颗不甘寂寞棱角过于分明的心。
    一生奋斗是为到达理想的彼岸,但到了彼岸后才知道原来彼岸根本不比此岸好。
    只是如果不去拼争一番,又怎么能明白这个道理?
    想起一句话:“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