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随记:《多瑙河之波》

(2013-11-21 00:39:07)
标签:

电影

文化

分类: 此刻我博故我在(随笔散文)
我一直觉得有些指向是天生的,比如说我从小喜欢女性美、喜欢爱情故事,对革命宣传则是本能地怀疑。所以电影《多瑙河之波》里的三角恋一下就看明白了,而且因为美丽的女主人公和动人的爱情看了好几遍。我对托马中尉一点也不喜欢,20多年后看到普京的形象,气质上有些相似,更明白我为什么不喜欢他。在少年眼中,反法西斯似乎是高尚的事业,但是革命者为什么要那样无情?船长米哈伊深爱安娜,安娜却暗恋托马。米哈伊被托马说服投奔革命,却负重伤,临死前对托马说“安娜是个好姑娘,你要好好照顾她”。可是电影却在安娜目送托马远行中结束,令我感伤遗憾。
 
http://s15/mw690/001khdUEgy6Enx1m0Xk5e&690

无论怎样,《多瑙河之波》是文革禁欲年代唯一一部有些爱情,还有拥抱接吻镜头的电影。我不知道他启蒙了多少青少年,但是所谓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即使记不住电影情节,却大都难忘“多瑙河之波“的旋律。我至今能背诵这首歌的歌词,但是想不起来是从《外国民歌200首》还是别处学来的:“我看见英勇的苏联儿女/光荣的朋友年轻好战士/他们在伏尔加河边打过仗/来到多瑙河旁“。当时唱这个歌词就觉得有些怪,后来才知道这是乔治乌时代重新填写的吹捧苏联的歌词。
八十年代初出国后,看了《卡萨布兰卡》,忽然感到《多瑙河之波》在相当程度上是一次并不怎么高明的模仿。有趣的是,《卡萨布兰卡》里最不招人喜欢的角色就是地下革命领袖拉斯洛。当然可能有人会对我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而我不会暴跳如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