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丁克指挥布鲁克纳第四、艾克斯演奏莫扎特第二十七

(2013-11-05 06:50:25)
标签:

文化

音乐

分类: 此刻我博故我在(随笔散文)
昨天下午去听了海丁克(Bernard Haitink)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上半场由艾克斯(Emanuel Ax)弹莫扎特的第27钢琴协奏曲,下半场是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听过艾克斯和穆蒂的合作,感觉平平;他与马友友的合作,则是马友友光彩夺目。没有想到他和海丁克的配合是如此默契,他的莫扎特演奏得如此精美。第27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十分脍炙人口,有许多钢琴家的版本流传。我手头就有鲁宾斯坦、里希特、安达等大家的六七张黑胶唱片。现场演奏与录音不同,有更多即性的演绎;当代钢琴家的风格与技巧也和半个世纪前有相当的差异,在诠释莫扎特上尤其明显。艾克斯的演奏清晰流畅,节奏富于表现力,音色清丽而有节制。我以前一直不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有人气,现在才知道还真不是徒有虚名。

来听这场音乐会本来不是冲着艾克斯,而是为了听海丁克指挥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一年后再见海丁克,似乎见老些。海丁克已...
是84岁高龄,今年更是他登台指挥60周年。老先生看上去有点像鲁宾斯坦晚年,那种与音乐合为一体半人半仙的样子。从1961年入主荷兰大音乐堂乐团以来,海丁克一直以指挥马勒和布鲁克纳著称,在世指挥家大约无出其右。

http://s15/mw690/001khdUEgy6DYqjFJDw6e&690

看这张照片,便知海丁克正在老去。这是我连续第七年听他的音乐会,见证岁月缓缓的刻痕,也亲聆指挥棒下流出的音乐愈加出神入化。想起七十年代初他指挥鲁宾斯坦弹琴的录像,在80多岁的鲁宾斯坦旁边,人到中年的海丁克还是一张娃娃脸。
我个人很感激海丁克,是他带我走进马勒和布鲁克纳。我很少对活着的人有这种崇敬感,我想这是因为很少人能让你感到超越尘世的气息。另外我很佩服海丁克一气指挥近九十分钟的交响曲,马勒和布鲁克纳的大部头作品,就连全神贯注地听下来,都是个体力活。


大器晚成的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 1824~1896),42岁才开始写交响曲,三十年间写了9 部,其中好几部还反复修改重写。进入20世纪以后,这些交响乐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他流传的最重要的作品。布鲁克的交响乐在结构上多继承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有超长的第一乐章、四个乐章的宏篇巨制。不理解宗教,不知道布鲁克纳有多么虔诚,也许就不容易接受他的音乐。据说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时,上课每提到上帝,就会中断授课,跪下膜拜片刻。有评论家分析其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布局是,灵魂的冲突、真理的呈现、生命的跃动、升华的回归。这类总论虽不免流于粗疏,于初识者倒也不无启迪。
第四交响曲有一个别名“浪漫”,就像田园交响曲的“田园”一样,其实和“浪漫”毫无关系。只是比其他的交响乐来说,第四交响曲更加抒情一些、更旋律化一点。在布鲁克纳的交响乐里,第四不算长的,但海丁克的演绎还是要66分钟。习惯现代生活的人,听他的作品需要耐心。布氏的步调,不仅属于十九世纪,还是奥地利农村小镇的缓慢单一。他虽然常写信追求年青女性,却终身未婚。他生活刻板勤奋,穿着朴素,虽中年后常居维也纳,却望之仍似小镇农人,不要说声色犬马,连都市的精致典雅都与他无缘。


在听这场音乐会前,我特意听了海丁克七十年代指挥的布鲁克纳第三、第九,如今他的速度似乎比黑胶里略慢,更从容不迫且有节制。第二乐章于悠长沉思中透露悲悯,显示布氏交响乐与外在的宏大结构对应的另一极。由于从容,第四乐章的回顾与一层一层的推进反而更具张力,很自然地推到极致而后归于宁静。现场与唱片自无从比较,但我还是觉得,海丁克晚年诠释更加深刻了。

 

http://s14/mw690/001khdUEgy6DYqC9aX3c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