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新诗的开创者
(2010-10-07 16:00:09)
标签:
文化杂谈新诗鉴赏诗论曹雪芹 |
分类: 文选 |
曹雪芹是新诗的开创者
曹雪芹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在红楼第五回中写下了旷世奇篇——《红楼梦》十二支,连同“引子”、“飞鸟各投林”共计十四篇韵文。很久了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红楼中最抢眼的点睛之笔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新诗的诞生!曹雪芹也用这组韵文为新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说它是新诗,就必须探讨与旧体的异同。依笔者观,相异处:在句式上它的文字不受限制,长短不一,呈散漫状态,杂言分布;在节奏上它没有遵循平仄交错的严谨定式,押韵时韵脚的选择和用韵显得宽泛;语法上没有刻意的省略和倒装;最显著的它是以口语为基础,而不是文字的堆砌。相同处:在同样以意象造境中,其喻比类推的手法没变;节奏还是回环的;同样情贯始终;同样讲究词语的凝练;最重要的它还是依韵的文字组合,声情并茂。对比(原谅我并未具体列举例句)后可以看出,这组韵文是旧体诗词的脱胎换骨。它显著区别于从前的古诗、骚、赋、乐府、骈文、古风、律诗、词、曲及民歌,是由文人对近体诗词进行变革后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这组新诗所表达的是红楼的核心思想。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卓越的语言大师,曹雪芹并没有采用他最擅长也是当时惯用的诗词形式,因为他是叛逆的。根据曹雪芹的性格特点和一般的创作规律,可否做这样的推测:其一是反叛的思想需要隐晦地表达,但又不能被形式所箍而受限制;其二他是狂傲的,用疏散轻慢的章法以示其凌人的傲气。客观的结果是推陈出新。曹雪芹就是要把新构的红楼,定为自己灵魂的居所。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会超越时空的,因为它是前瞻的。红楼一经出现,便不同凡响,“生而不读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里对比的诗书,不单是指悲金悼玉的内容,它也包括对文字的赞叹。这组新诗在红楼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当然更在其列。从其后的发展看,我国的现代诗(白话诗、自由体)不正是曹雪芹开创的新诗体在脉络的延续吗!鲁迅讲:“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在写法上,曹雪芹实现了对旧体诗词的突破!而新诗在形式及写法上至今也没能实现对曹雪芹的超越。
简单的分析后,还得强调,诗的本性是自由的、唯美的,甚至是叛逆的。它在用意象造境时永远不会被束缚于固定的模式,在激情迸发时,它会随思任情,或奔腾狂放,或婉约缠绵,从而在审美中起着警世、喻世、醒世的作用。必须重申:它总是在颠覆中构建,用美引导生活。至于它的功利,则是作者的自我彰显,意识纠结必然导致的情思奔突。曹雪芹的反叛“击石作浪声琅琅”(敦诚)!直击得石破天惊!其中这组诗以悲歌哀挽,寓意深刻,形式独特。它的出现对新诗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