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铭刻的记忆(61):“好日”趣谈(下)

(2022-08-28 09:10:02)
标签:

南浔风俗

好日

文化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前年编著的那本《漫谈南浔方言》。那里面有不少与“好日”有关的词语和谚语,拿出来读读也是很有意思、甚至哑然失笑的,那也是旧日的风土人情。比如《喜鹊叫》:“喜鹊叫,客人到,哥哥讨嫂嫂,嫂嫂年纪小,哥哥胡子剥笃翘。”比如《嫁娘曲》:“一只花船摇进浜,两盏红灯亮场场。提起金锣敲三句,姐在房中哭几声,闲人问伊为啥落哭?呒不橱来呒不箱,又呒红漆马桶小傢生。回头妩姆(姆妈)声,针线傢生才还娘;回头阿伯声,开年还你抱外孙;回头阿哥声,千朵桃花一树生;回头阿嫂声,灶前灶后呒不唔个恶姑娘;回头邻舍隔壁姐妹声,姐妹淘伴拆散场。”这显得比较悲情。《丫头家》:“丫头家(方言应读为喔亭嘎或喔头家),覅介骚刮刮,爹爹替(搭)你拨(作“给”字解)家好人家:一有厅间,一有灶间,走马楼上走得转,走马楼上铺方砖,方砖上面铺绒毯,绒毯上面软耽耽,朝晨要副馄饨担,夜间要副汤团担,左手拿只细花碗,右手拿双象牙筷。”这又有“攀富”之嫌。也有说到童养媳苦的:“童养媳,真正苦!摇车摇到半夜过,实在肚里饿勿过,拿碗冷粥呼啊呼,偷点咸菜过啊过,想想看,实在苦勿过,开出后门去跳河,碰着隔壁三婆婆,对我说:“念年媳妇念年婆,再隔二十年,就是大婆婆;太师椅子朝南坐,啥人晓得你是养媳妇!”

    和“好日”相关,还有许多方言词语,除了上述的新倌(官)人、新娘子,旧时代的官宦富贵人家还把新娘子或已婚妇女尊称为“少奶奶”的,那一般都是家里的仆人或别人家叫的。如果还没有成亲,新官人便只能算作丈母家的“毛脚女婿”,意思是还没有“转正”。旧时如果妻子亡故了,再娶之女称为“填房”“补房”。主人二婚时女方带来的子女,称为“拖油瓶”。还有“黄泥髈”,完整的说法是“接黄泥髈”,就是婚后丈夫不幸夭折,媳妇没有改嫁离家,而是以女儿的名义招婿入赘,民间称入赘的女婿为“黄泥髈”。等等。

在南浔方言里,还有不少谚语是强调“好日”后建立和谐夫妻关系的。如:老倌纵有千斤担,家有贤妻挑一半。家常饭,粗布衫,知冷知暖夫妻伴。金窠银窠,及不来屋瓴(家里)只草窠。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呒钿买针。冤家夫妻袋棕棚,翻来覆去都碰着(笔者注:袋,就是中间塌陷下去;都,方言读蝉。有勿好煞自家之意)。

    新时代的结婚,已然和旧日有了天壤之别。许多旧的礼数已经蒸发。旧时代妇女的不幸遭遇已经一去不返了。但婚姻毕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非同儿戏。不得不承认,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现在的婚姻在物质上的追求有时甚至还超越了爱情本身,诸多原因造成离婚率居高不下。这是应该引起普罗大众正视的。(2022.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