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们不必如此伤怀 ——陈建明

标签:
转载 |
我们不必如此伤怀
今天是五月九日,北安农场的上海知青都会记住这个日子。如果北安农场有场史,也应该记录这个日子,第一批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来到了农场。
每年的这个日子,都会让我们伤感,这种伤怀之情已经伴随我们四十一年了。是的,那一年,那一天,那个车站,那些哭喊的人流,早已铭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人生六十年,很多事情已经淡忘,唯独这个日子没有忘记。
其实,我们不必如此伤怀。人生伤心事何止这一桩?父母离去、疾病缠身、失业下岗、儿女工作、孙儿待哺……每一件事情都不会样样遂心。与那些已经提前离去的荒友相比,我觉得很满足。(据《北郊》一书统计,已经有15%左右的荒友离去。)
其实,我们不必如此伤怀。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代人的悲剧,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出悲剧之中,人皆如此,无人幸免。倘如此,我们何来伤心?每个人都可以从悲剧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其实,我们不必如此伤怀。守土守家未必会守住快乐。我们班上一些躲过下乡的同学,至今找不到回忆的乐趣。每次同学聚会,看着我们谈论各地下乡时的苦乐年华,他们表现出一种茫然,与同龄人失去了共同语言。
其实,我们不必如此伤怀。云、贵、皖、赣、蒙、吉、黑,这么多的地方,唯独黑土地是最富饶最肥沃的。它养育了黑土地上的人民,也养育了无数知青。去打听一下,吃米饭的江西、安徽,可有吃馒头的黑龙江幸福?
其实,我们不必如此伤怀。没有那十年的农场生活,哪有今天我们团聚的快乐?哪有这些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段子?无论是8.28知青墙的落成,还是5.22南北知青的大团聚,都因为我们曾经是中国的知青。十年知青生活,留给了我们一辈子的回忆,值了!
六十岁了才知道,人生不必过于华丽,人生不必过于嗟叹。不当知青也是百年,当了知青也是百年,过好属于自己的百年,那就不会有太多的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