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那是八九年前),每天的我还抽着外烟,自认为痰少,结果有几天晚上咳得厉害,睡不好觉,下决心戒烟。几个月下来,饭量也大了,人也胖了,裤带一扣一扣地放,赶紧锻炼,休息日去打球。那时时兴打保龄球,渐渐有了球友间的交流.切磋。球技的提高,兴
趣也来了,添置了装备,有了自己的专业球.球鞋.球包和护具。专攻“飞碟”打法,平均分都在180—220分左右,名字还在“高点”名誉牌上挂了一个多月298分(300满分可挂一年)还参加过不少比赛。可能由于技术不规范吧,腰部老是受伤,渐渐淡出,最后刀枪入库,改为长跑锻炼,外出旅行了,(曾记得和萧兴桂.佩基夫妇还在“高点”玩过一次呢)。
“背包客”——初级驴友。早期一有空闲,我会带上已基本不用的摄像机(卡带的),穿梭于大江南北各地,记录下北戴河排挡街的海鲜,云南边陲吊脚楼里的米酒和腊肉,海南海底的五彩鱼类,贵州苗族山寨的歌舞,三峡的磅礴气势,川南的火锅,浙西的峡谷,皖南的民居,婺源的徽派建筑
。。。。。。如今每当我坐在电视机前,看旅游卫视总会联想那一幕幕情景。那原始村落的清静,那纯朴的民风,各民族间的差异,久久不能忘却。
那时周边地区,如千灯镇,炼塘,西塘.,甪直,锦溪,周庄,朱家角,同里,枫泾,南浔。还不要门票,古镇的商业气也没现在这么重。但古朴的小巷,斑驳的土墙,褪色而纹路依然清晰的雕刻窗棂.门板,那雨后的青石板路,长满野草的小桥和清清流过的小河,依然如旧。——-那回我走在甪直小街尽头的桥边,有一间门面不大的羊肉馆,门板显得破旧,靠窗一边有个玻璃小柜,放着羊杂碎,羊尾羊头,用白纱布盖着,看上去还很干净.卫生。经营者是位本地大伯,进的里面有一个灶台,点着火,灶台上置一口大锅,锅上罩着一大木桶,我爬上灶台掀开盖子,里面咕嘟咕嘟炖着一只整羊,冒着热气的白汤翻滚着,香气飘得很远。我要了一碗羊汤,大伯麻利得在大碗里放些羊杂,又加些羊肉,看我不像本地人,很客气的。然后踮起脚,掀起木桶上盖子,用一个很长柄的吊子,吊出汤来倒进碗里,双手捧来放我桌上,这是一张较旧的四方桌,四条长脚凳围着,墙上挂着斗笠.雨衣,边上竖着一捆柴火,很简朴,感觉却很好。喝一口汤淡淡的,“噢,桌上的咸淡自己放”老伯轻轻地对我说。放上盐,撒些葱花,呵,那味道鲜美得,是我喝过的最好的羊汤。。。。。。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小店,那老伯忙忙碌碌的身影还在继续。
还记得有回提着摄像机在朱家角扑景,冒冒失失地闯进小巷边的一处院落,推开门看见一位阿婆在石板上洗衣服,而后闪进灶间添火,我忙跟进去对老人家说“阿婆在烧饭啊”“是啊”老人抬起古铜色但很慈祥的脸。“那我在你家吃饭好吗?”话音刚落,从老人惊讶的表情看出她觉得很意外,“我来旅行,从上海来。就喜欢吃灶台烧得饭,很香,有点咸菜就行”我付饭钱,我忙不迭地解释着。“啊呀,行行”,老人家用长满茧的双手在衣服上急促地搓着,站起身快速走进前堂间打电话,我隐隐听见“家里来客人了,带一个’万三蹄”回来”不一会她儿子媳妇买来蹄膀风风火火地赶回家,事后才知道,她老人家儿子媳妇在镇办厂工作,中午特地赶回来,热情的招待,夹菜,我还不领情,只吃咸菜下饭,而后又跑进灶间,自己拿饭铲铲了一大块锅巴咔嚓着。那顿饭我吃的很香。饭后,我把饭钱放桌上,老人家硬是不肯收,还要我下次再来玩,我很留恋地走了,很远还看见老人家依着门边向我挥手,这么多年了,想起旅行之事,总忘不了那老人家慈祥的脸。
每每听旅游回来的人说“累死了”,其实是这样的,这就需要身体的体能承受考验,平时的体锻成果此时派上了有用之地。有次带贞枝,阿桂,蓉蓉等一帮人去常熟虞山森林公园,本来可以爬到山顶一起喝茶,结果到半山腰,萧兴桂.贞枝就爬不动了,贞枝是穿着皮鞋,属于穿戴不当,阿桂简直是气喘吁吁,一步三停,没辙,很扫兴下山会合再一起喝茶,当时我很严肃地跟她俩说“以后你们体能再这样,取消活动资格。”记得那次回来后,阿桂天天到虹口公园参加健身舞锻炼,上下楼梯也不喘了。哈哈,人是要逼一下的。
背包客——徒步穿越
去年中旬带我朋友参加一所大学户外社团组织的杭州西湖跑山活动,我们属“外挂”一起去的有上外,上大的年轻人,还有台湾.韩国的老外,大家都不认识,乘坐绿皮车(火车)13.50元到杭州,行程2个半小时。到达浙江大学,有领队向大家告知注意事项和纪律,便朝大学后门出发向第一座将军山开始徒步穿越,最终到达吴山广场,沿着西湖外围的大山,要翻越八九座山峰(那是登山队员经常训练的一条路线,说是路其实是山间小道,沿途都是树林,杂草丛生)杭州山海拔不高,但行程较艰苦,高手全程跑要3小时,一般徒步要8个小时左右,路上经常看到树上系着的红布条识标,以防迷路。
那天,天气炎热,我们脸上.手.脚都涂上“蚊不盯”刚翻过两座山,有一胖妹不行了要求“落单”放弃活动,向领队交了车费开始下撤。我那朋友坚持到4个半小时后,体力明显不支,下坡时双脚开始颤抖,无支撑力度,并开始大口喘气,大家帮助搀扶下才坚持一会,接着下坡时已经双手撑地,整个人已经坐在地上向下滑,此时大部队离我们很远了,几个年轻人还护卫着她,不肯离去。我当机立断不想再拖累他们,决定“落单”放弃活动。的确此时的我很不甘心,毕竟才翻越了一半路程,瞧瞧身上全湿透了,手.脚全是盐分,一定是汗了湿,湿了干,刚想责怪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下了,还是鼓励加安慰吧,毕竟是第一次很不容易的。——这也是我喜欢一个人背上行囊出发,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因素,毫无顾忌,无拘无束,农家.寺庙.青年旅馆,驿站,野外扎营都是栖息地,有时徒步在前不靠村,后不靠地的山野,一块干粮.一瓶水坚持下来,就是考验自己,超越自我的机会。当然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找“攻略”下载地图,绘制路线图,记录资深驴友的路径和经历,以最少的钱,办最有效的事。
10月和登山俱乐部的三男三女组队,参加有上海市登山协会和劳动报举办的首届上海市“东海岸徒步大赛”在南汇滴水湖扎营露宿,第二天开始两天五十多公里,分四段的徒步穿越。刚开始看到有很多专业的俱乐部,还有刚从北京跑马拉松比赛回来的选手,我们很低调的,但第一段16公里后,我们囊括了男女前三名,分段赛完就发奖,我们高兴的像打了兴奋剂一样,最后四段赛程我们获得总成绩男子一.二.三.名,女子一.二.四名,我总成绩第七和奖金失之交臂,很可惜,但重在参与。事后组委会说“%70的奖金和奖品都被你们土人俱乐部拿去了。人家徒步,你们是跑,明年要改赛制了,哈哈。我看到有一对中年夫妇,穿着户外服,始终两人手拉手,肩并肩坚持徒步走到终点,很佩服他们。第一天下午第二赛段,就已经有拐着腿走得,到第四段组委会一看,都伤兵满营了,就决定减少路程,我们笑称”一段奥运会,第二段残运会,第四段特奥会,跑得戆头戆脑,分不清方向了,挺有意思。
总之,体锻有好处,关键时刻用得上,这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春风化雨到江南-冯仁华摄影并制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