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物画家 |
分类: 新加坡纪事 |
花样世界与炙热融情 (1)
----记旅居美国和新加坡的中国女画家莫尼和她的绘画艺术
莫尼,一个旅居美国和新加坡的中国知名女画家,将在2007年3月2 日至24日在美国费城举办莫尼作品画展。画展将假位于费城艺术老城区三街的“达达艺术画廊”展出。
莫尼将展出她最新的一批中国水墨画和油画作品,主要有“花鸟世界”系列、“云中的脸”系列和“花仙子”系列等。莫尼出生于中国四川的一绘画世家,其父母都是画家她从小便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如今执教于费城艺术大学,教授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中国书法,为在美国传播中国的绘画文化艺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一份贡献。她定居海外多年但每年都穿梭于南亚、欧洲与美国旅行考察、领略和感受不同文化艺术。她的独特经历突显出她对生命独有的见解与认识从而她的绘画作品更显得与众不同。
莫尼,一个中国女画家,在美国和新加坡留下了她充满传奇和艺术气息的足迹,正以她的作品和个人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艺术界关注的目光;莫尼以她独特的画风,赢得了众多的欣赏者,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收藏她的佳作和众多追随者。
一:南洋的融情:“胡姬欲”
第一次见到莫尼时,便被她独特的气质所惊诧,她显得很成熟与潇洒,但从她的眼神中又时时领略到一种孩童的天真。她说话的神情很快便吸引并感染了我,那坦率而又执拗,生动而又快速的语味,一下便打开了一个有着独特味道的女人心房,我一时竟怀疑所遇到的真诚。真诚,是莫尼带给我的全部感受,也是我们一见如故的基石。
我竟忘了她是一个画家,一个让许多艺术界人士惊叹的女画家。她的作品和她的人品一样独一无二而韵味深长,看了便令人难以忘记。多数时她像一个孩子,凡世间的许多事似乎对她似眼前的灰尘一样视而不见。但一到她的画桌前,她马上便像
一个哲学家,把她的睿智倾注在那一笔笔的墨上,她的生命亦便和她的画联在了一起了。
在新加坡的日子,因为莫尼而多了很多色彩。我常常问她,哪来那么多的想象和灵感把生命表现在她的作品上,她便笑了:我是一个怪物,你不知道吗?她有一枚小小的印章,上面篆刻着“怪物”两个字,有些时候莫尼许多作品的题款上,便是这枚印章。她的画风,的确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这也许便是她所谓的“怪”,亦是天赋了。
然她的爱心,却是挚热的。在新加坡,她曾受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水墨画,她教了很多学生,跟她学画的有新加坡人、台湾人和澳大利亚人,美国及欧洲人士,学生们大多是专业人士,其中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每一个学生都被她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力认真的态度和她坦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一九九六年三月,莫尼邀我去参加她的一个画展。那是她和四十多名学生一起举办的“
莫尼师生水墨画义展”。在那个画展上,我见到了莫尼的部分作品“胡姬欲系列”,站在那组画前,一种生命的激情感染着我。为那次画展剪彩的,是新加坡环境发展部的政务次长何家良先生和新加坡公益金主席。出席画展开幕式的各界人士多达两百人,现场的热烈气氛,更衬托了莫尼作品中对生命的投入。那次画展所得全部收入均捐给了新加坡公益金所属下的老人福利机构。
一个中国人为新加坡公益金筹款,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是前所未有的。公益金主席特为此写致谢信给莫尼,感谢她对慈善事业的贡献。对于金钱,莫尼看得很轻很轻,她的所思所想,全融合在她的作品中了。
一九九七年十月,新加坡美术总会为莫尼举办了“莫尼心路历程个人作品展”。这次画展展示了莫尼在南洋对艺术的探索和对生命的认识。其中重点展出的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胡姬欲系列”。
莫尼的“胡姬欲系列”是她几年新加坡生活的浓缩。南洋的气候雨露滋润,阳光灿烂,一切的植物都弥漫着旺盛的生命力并有着鲜艳盈目的色彩。胡姬花是新加坡的国花,在新加坡是很常见的,它与其他花不一样之处是雌雄同体,瓣蕊的亦刚亦柔和独有的造型以及多色的品种,把强烈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了莫尼很大的灵感。
几年的观察和思索,莫尼终于把自己的心声敞开了,那欲溢出画外的色彩,从而
在她的胡姬欲系列中形成了一种暗示的追思。在这组系列作品里,视觉的刺激,表现了生命内在潜意识不可名状的欲望。每次我看到那些作品时,那难以捉摸的、丰满流动的形式结构,使我难以相信那是莫尼画的。那是几近大师级的作品,然我又不得不承认,也只有莫尼,才画出那撼人的胡姬欲系列来。
莫尼曾告诉我她创作胡姬欲系列的过程。在新加坡这个中西(东西〕文化交融处,每个中国人初到时,都很容易产生痛苦与不安:很迷茫地找寻自己想要的东西。莫尼说,欲望是无形的,时而会使自己虚无,时而又使自己充满了希望,在这矛盾中深深蕴藏着理想、迷惘和失落。生命的本能就无视思想的束缚。胡姬欲系列表现了来自生命内部的冲动,彻底裸露地打开心灵的宣泄,让精神在生命的冲动中获得解放,“艺术就是创造生命”,这是莫尼创作胡姬欲系列的体会。
这次画展获得了预料之中有意想不到的成功,新加坡的各界媒体都争相报道,评论文章连续几天占据了中英文报刊,电视台也为莫尼作了专题报道,顿时莫尼的名字在新加坡成了中国女画家的代名词。同时莫尼的作品被很多人士收藏,特别是欧美人士。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女士收藏了莫尼的七幅作品,她坚信莫尼对艺术的造诣是前途无量无法估量的。
对于莫尼来说,绘画是发自内心的需要,风格技巧是以内心的需要而变化的,她采用的是中国产的“毛边纸”、中国画的颜料与墨,技法方面已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同时突破了中国画中色彩的局限,大胆地让色彩任意在纸上流畅,在强烈刺激的色彩下,背景她仍用墨来处理,虚实结合,在莫尼的水墨画中,你
能感觉出油画的线条和质感。
莫尼的画唤起我许多的记忆,对往昔;又唤起我许多的憧憬,对未来。我很惊叹于一幅称之为“赤”的画,似胡姬花又似一个美丽的女人;似梦境又似生命的一个侧影;似虚又似实;似沉思又似倾注;似远古又似现今、、、、、、、我总是很惊慨莫尼的想象力,莫尼的作品,已不再追求形似,而只是在神似的感觉中,灌注了她自己的人生观和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她的画,是在宣泄人的感情和超逾感情的人性。
观莫尼的画,让我对艺术有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这种艺术个中的奥妙,已被莫尼
诠释的游刃自如,并独树一帜,唤起观者无限的联想和感触。我常常忍不住感激莫尼以一种轻松而又热忱的形式把我带进了画的圣堂,又以一种独特的画风让我
领略绘画艺术的真谛、、、、、、、
于是我常常在新加坡燥热的天气中想莫尼究竟是怎样的精灵,这酷热的气候没有磨掉的她的锐气和逼人的灵气,反而唤起了她无边的感受和近似痴狂的创作力,使其
的才华得到一种非凡的爆发。是哪里的山水孕育了她的灵秀呢?我不禁对她走过的步履回顾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