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英语系系友访谈1 朱虹教授
(2008-07-07 22:53:54)
标签:
辅仁大学系友北大英语系朱虹中国社科院 |
分类: 我的访谈 |
我在北大的那些日子
——中国著名学者 朱虹教授访谈录
朱虹教授学术小传
朱虹,天津人,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和翻译家,教授。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英美文学研究。1992年以来一直担任美国波士顿大外国语言文学客座教授。历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及外文所工作人员、英美文学研究室主任及学术委员、外国文学系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外文所研究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专著《美国文学简史》(上、下卷,合作)、《狄更斯小说艺术》,评论集《英美文学散论》,译著小说集《中国西部小说选》(中译英),主编《外国妇女文学辞典》等。
问:朱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北大英语语言学科史项目组的访谈。请谈一下当年您报考大学时的情景吧。
朱虹教授(答):我是1949年9月从北京的教会学校——圣心学校(Sacred Heart)考入辅仁大学,50年9月我转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当时,学校之间可以转学,只要通过两门课的考试就可以了,比较方便。考大学的时候是1949年,那时候的考试情况和以前差不多。尽管当时解放军的纠管队已经进入北京,但他们对大学的招生也无暇顾及。各个大学还是自行其是,自主招生。那时候各学校招生很有意思,名牌学校如北大、清华和燕京大学都在同一天招生考试,这样考生就没有了选择的机会。其他的学校会晚几天招生。
当时我根本就不敢报考北大。我的英语水平还可以,这也是我唯一的优势,因为我所在的圣心学校都是英语授课,“外语”是法文和拉丁文。解放后,学校急急忙忙宣布在校生毕业,外国修女们撤离了中国。那一年我才15岁,心想那就赶紧考大学吧。毕业时,修女就给我们一人一张纸(毕业证),那张纸还被我弄丢了。当时各个大学都在招生,各个学校都在街上一个摊位接着一个摊位招徕生源。我应该报考哪个学校呢?北大清华我想都不敢想,因为我在中学物理化学都没有学过,只会英语。自己所受的教会学校的教育是畸形的。想来想去我就报考辅仁大学吧。
我的大部分同学也都报考辅仁大学。因为辅仁大学也是天主教会办的,英语系的系主任是位美国人,是耶稣会神甫(American Jesuit),也许他们会收我的。在数理化的试卷上我就哗哗地写满了英文,列出了自己所读过的书,使劲表现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我用英语说,我反正要读您的英语专业,数理化不好也不妨碍我学习英文,等等。辅仁大学英语系果然收了我。后来,我的同事董衡巽开玩笑说:“朱虹啊,你是中国第一个交白卷的张铁生,呵呵。”我就是这样考进了辅仁大学。辅仁大学颁布录取榜的时候,我的名字居然还排在了第一名。我估计,我的平均成绩肯定一塌糊涂。物理化学我看都看不懂。现在我觉得,学习就应该全面些,没有数理化知识,我这一辈子总觉得脑子缺了一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