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黑社会:从伪论文到伪学术期刊

标签:
掠夺性出版商学者黑社会 |
分类: 神内医生园地 |
http://www.bio360.net/attachments/2015/10/1444007755d8871302882af1e2.jpg
2010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Jeffrey
1、不经过同行评议或走走过场,快速接受劣质论文。
2、只在论文被接受后才通知学者文章出版费用。
3、盲目动员争取学者提交文章或做编委。
4、不经过许可把学者列为编委会成员,或不允许学者辞去编辑委员会。
5、任命假学者编辑委员会。
6、模仿成熟期刊的名称或网站风格。
最新研究发现,伪学术期刊不仅没有收敛,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并形成了一股学术黑社会力量。去年,被掠夺性出版商收取的费用高达7500万美元,发表论文42万篇。最新这一研究今天在线发表在BMJ
Jeffrey
Chen和Björk的研究只是希望对这些期刊进行简单统计,他们发现,截止到2014年9月,进入Beall名单的出版商有1030家,其中包括416个单期刊出版社,总期刊数量为11873。
全面调查这些期刊的工作量太大,于是他们采用抽样法进行分析。首先将这些出版社根据杂志多少分成不同的组,例如超过100组,10-99组,2-9组,1组。然后随机从这些出版社中分别取样,最后选择5个随机期刊,计算其出版论文数,最后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伪期刊生意发展迅猛,2014年大约有42万篇论文,平均每篇论文收费为178美元。这些出版商主要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占27%。在这些杂志中发表论文的作者也主要来自印度和非洲,亚洲和非洲占所有作者的75%,只印度就达到35%。
这一研究似乎没有提到中国的作者,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些期刊主要是英文期刊,英文论文对中国学者,尤其是底层学者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对中上层学术机构来说,学术评价要求必须是SCI收录,而这些期刊进入SCI收录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所以造成中国学者在冲击SCI的活动中不断爆出伪评议丑闻,在这种质量更低一些的杂志中没有发表动力。其实不仅是这类期刊,没有进入SCI的国际英文期刊,即使是规矩的出版社,也难以从中国学者手中拿到稿件。但是只要进入SCI,哪怕是0.1分,也立刻收到我中华学人的热捧。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SCI标准依然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