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荔枝树旁的瑶鸡山

标签:
珊珊5354瑶鸡三乌鸡白凤鸡 |
分类: 广东美食 |
前几天和女儿去了同学老家广州的从化区江浦街的高峰村,听说这里的荔枝林正值开花期,所以三五成群的就过来这边秋游了。
不过来到这里,还没到荔枝林,我们就被旁边的山林吸引了,因为走到这里,居然听见非常响亮的鸡叫声。
我们沿着鸡叫声的方向往里面走,看到越来越多的鸡。
漫山遍野都是鸡。这种鸡,声音非常的响亮。后来问了一下当地人,原来这是广西的瑶家鸡。
瑶家鸡,单冠直立,冠齿6-8个,喙黑色或石板青色,脸、冠、肉垂均为红色,耳叶红色或蓝绿色。公鸡羽色以金黄色、棕红色为主,黄黑色次之;母鸡羽色有麻黑色、麻黄色两种。胫细长,胫、脚趾为石板青色,脚距发育较早,约有40%左右具有胫羽,少数有趾羽。体躯呈梭形,胸骨突出。
瑶家鸡的生长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要求,它在远古时代就作为野鸡生活于深山老林之中,食物的来源全部是各类昆虫,野生植物种籽,野菜,玉米等。直到好猎的白裤瑶族进山居住后,把它猎捕回来当作食物佳肴,同时瑶族同胞把吃剩的活鸡留下来进行训化繁殖,慢慢发展成为瑶鸡。
由于瑶胞们在山区居住分散,文化生活缺乏,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娱乐心理习惯,逢年过节,他们以打陀螺、吹牛角、斗鸡为娱乐,因此瑶族同胞有以养大鸡养斗鸡为荣的传统。各家各户都选留体型高大的公、母鸡作为种鸡,以培育优良的后代和斗鸡,形成了自然的人工选育。加上瑶族居住偏僻,村寨小,交通不便,瑶鸡流动较少,又没有外来鸡种混杂,基本上自繁自养,闭锁繁育。
在长期的自繁自养中,形成了今天的南丹瑶鸡这一优良品种。瑶鸡以瑶胞挑上山随耕放养于山上、晚上挑回为主,保持了野鸡的野性和斗鸡好斗的特性。
由于这鸡的天生好勇斗狠的特性,所以皮白,肉身紧致,脂肪超级少,吃起来肉味鲜美,具有极高的食疗保健和滋补的作用哦。
在山上,我们居然发现还有另外一个鸡种:三乌鸡。
听当地农民说,三乌鸡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的:具有补肝肾、益气养血、退虚热、调经止带、抗衰老、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抑制癌症细胞的生长等功效,是老、少、病、弱及妇女产后的最佳滋补营养。
而且发现当地人会用树枝堆成树札,大家知道用来干什么的吗?
原来是让乌鸡生蛋用的哦。
网上查了一下,母鸡150~180日龄开始产蛋,年产蛋120~150枚,平均蛋重48克/枚。非常的滋补有益。
此时,远处突然来了一只白色的鸡,全身雪白,但嘴巴,眼睛,鸡冠是黑色的。
据说,以前宫廷用的乌鸡白凤丸里用的就是这种百里挑一的乌鸡。是女性滋补的好东西哦。不过因为太珍贵了,所以当地的农民不肯卖,只让我买了瑶家鸡和三乌鸡回家。
对于来自城市的我们,每天去菜市场看到的都是冰鲜鸡,好久都没有吃过新鲜的活鸡了,想吃一只好鸡,有时候真的要跑到山上抓。
城市和农村,我们活在城市里,天天吃着冰鲜,饲料喂养的东西,生活每天充斥着就是竞争,压力,各种各样的贷款和人际关系;在农村,乡野之中,聚村而居,成群而落,靠近田野、草原和大自然。城市的氛围里带着各色各样的负能量,农村的空气里带着各色各样的负离子。
不过想想,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好与坏,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就像婚姻的城里城外,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反正都多走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