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珊珊5354四川成都旅游龙抄手钟水饺春熙路杂谈爱在中国行 |
分类: 各省美食 |
前几天,有个网友对珊珊说,现在看5354的旅游文章,已经感觉不到以前珊珊旅游时那些感慨的味道了,的确,我是变了,因为,现在珊珊出游,不再是自己一个人去流浪了,通过出去旅游,更加了解对方。
今天,带大家去品尝另外两道四川成都的名小吃:
龙抄手
今天,傻佬带5354去了春熙路南段的龙抄手。
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创办人张武光与其好友等三个伙计在当时的“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之事,在切磋店名时,借用“浓花茶园的“浓”字,以谐音字“龙”为名号(四川方言“浓”与“龙”同音),也寓有“龙腾虎跃”、“吉祥”、生意兴“隆”之意。“抄手”是四川人对馄沌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大概是因为包制时要将面皮的两头抄拢,故而得名。成都的“龙抄手”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
“龙抄手”于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如今的“龙抄手”店,已经发展成为营业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小吃餐厅,在这里,陈列着各式各样四川名小吃的招牌。
而且价格一点都不便宜。
来一碗原油抄手,10块。
知道傻佬在干嘛吗?
在隔油给老婆吃!
这龙抄手,其实就好像广东人经常吃的云吞,不过不一样的就在于,广东人的云吞里面,通常都是啖啖肉,而且皮比龙抄手要薄,而龙抄手呢,肉馅还是不少,但我更喜欢的是它那滑溜溜的皮,醮上那酸麻辣的汤汁,真的会让人吃上瘾的。
很难想像一个正宗的广州人,来到四川,吃着这满碗红油的云吞时,还可以吃得如此的津津有味吧。
钟水饺就是成都甚至四川水饺的杰出代表。
钟水饺
相传钟水饺创制于1893年,由名叫钟燮森的小贩经营,后设店于荔枝巷。因为其调味重红油,故又被称为“荔枝巷红油水饺”。钟水饺绝在选料,妙在调味。红油是选用成都“二筋条”红辣椒面,用菜油炼制而成;酱油采用特制的复制酱油,再加以蒜泥汁水、芝麻油等多种调料,巧配妙合而成。香味浓郁的调料,红亮色泽,与饱满馅心的清鲜味相配搭,形成多滋多味的风格。
钟水饺1990年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成都市名小吃”的称号。钟水饺现在的店址在提督街7号,西玉龙街146号设有分店。
这里没有龙抄手那么壮观,吃的东西也很便宜。
一碗钟水饺 5块
这碗钟水饺,虽然叫水饺,但里面的水并不多,反而是有着那红亮亮的红油和花椒,吃起来有一股很香的蒜泥的味道,肉馅并不像广东水饺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馅料,而是单纯的猪肉馅,肉馅剁得很细,吃起来特别的顺口,而且还有那不太辣的味道,这种辣,让人吃起来很舒服,因为里面放了糖。
北方水饺馅心多为韭菜,成都水饺则是肉馅。
每次,身边的朋友去吃外地吃不惯的食物时,评价通常都是那句:不好吃!但当自己这一次去评价这些美食的时候,却并不觉得其难吃,或者对于5354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美食是特别的好吃,或者是特别的难吃的了。因为我喜欢去研究美食,我只是觉得每次出游都有让我惊喜的地方,都让我好奇:到底这些东西有什么特色,让其流传了那么多年。
回想起来四川这段时间,从对辣椒的抗拒到慢慢接收,到喜爱,到上瘾,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过程,我不知道这个转变是从什么阶段到什么阶段,反正就是一步步的走过来了。
其实这个适应的过程,就是包容!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有着自己的烦恼,有着自己的经历,但这些经历,除了自己以外,那怕你和人分享,别人都不一定会明白这是什么感觉的。
所以,这就造就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品味,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口味。
因为不一样是必然的。我们吃不惯四川那麻辣麻辣味道的同时,四川人何尝不是吃不惯广东人那平平淡淡,样样八分熟的做法呢?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更加懂得去包容,去体谅别人。
我们吃不惯,但并不代表它难吃。
我只是害怕,有一天我回广州以后,吃什么都放辣椒,放花椒,甘,富哥就大锅拉!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