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花钱找伴”是彻底的道德沦丧

(2010-09-04 22:49:36)
标签:

大学

爱情

买卖

集体无意识

道德沦丧

金钱社会

分类: 非凡说

下午和一个大朋友聊天,不知为何扯到了大学校园里的恋爱(以我自己的学校为例)。我说,这年头纯真校园恋爱早就OUT了,流行的是花钱找伴儿,模板如下:

“寻一男/女陪同,五官端正,身材匀称。陪吃饭陪上课陪自习陪聊天陪玩乐等,包吃和娱乐花销,表现良好还可发工资,面议。联系电话13XXXXXXXXX”

正说到兴头上,完全没发觉朋友惊异的神色,其实说句心里话,我当时基本上没有觉得这事情有何不妥。我眉飞色舞地继续讲述,她忽然呛一句“简直是道德沦丧”。

瞬间愣住,没反应过来这事儿和道德有什么联系。仔细想想,我怎么从来没觉得“花钱找伴儿”这种荒谬做法不合适呢?这说明我也在麻木中默认了不合理之事。一件事情明明有违道德甚至是违法犯罪,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的思维,于是我的无意识、他的无意识,以及众人的无意识汇聚成流,造成了使“不正常”现象成为“正常”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有许多种:对罪恶的集体失语、对不良现象的集体麻木、对违法事件的集体参与。我对“花钱找伴儿”的无意识便是其中一种,在学校里看到这些广告,压根没有去考虑过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只是今天和朋友从人类的文明道德与禁忌的层面探讨时,才猛然惊醒,一阵毛骨悚然。自恃读书人,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竟然从未觉得同学这样做不对,甚至还兴高采烈地当其为谈资和“局外人”说起,这让我开始对自己以及同龄人在对待“道德”这一问题的立场上产生了怀疑。

在本该最纯洁的象牙塔里,身份和感情都可以明码标价贩卖,而且交易双方毫无廉耻之心,看来我们的时代,衡量事物的标准只剩下了“金钱”一项。雇主以自己有钱找伴自傲,被雇者以自己有资本被雇而沾沾自喜,没有人察觉到“花钱找伴儿”是对人格的侮辱和对情感的蔑视。我有一个校内人人网好友的状态曾经就是“花钱找伴儿”的模板,记得当时下面的回复全部是“应征者”,连一个反对或质疑的声音都没有。

当庸俗、低俗遇上媚俗,催生了第四种俗——恶俗。“花钱找伴儿”绝对属于恶俗,不管是发起者还是迎合者,都是丧失道德底线的人。当如此“恶俗”放肆地畅行于大学校园,居然没有任何师长有过制止或正面教育,也许因为司空见惯,但同学大都依靠家长给生活费得以继续学业,应该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支持孩子如此“找伴儿”,可是他们怎么能知道呢?

当尊严和人格作为一种商品来买卖这种事情,真实地发生在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身上,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我感到难过,没有指责和不屑,只有痛心和无奈。开篇所提的“模板”公告随处可见,教室的课桌上、楼道里的墙上、QQ签名上、人人网状态上等等,我看实在是宿舍里没有电视,要不广告飞播也出动了。我猜,“花钱找伴儿”不仅在我们学校流行,在别的校园也同样泛滥,甚至可以推广到整个社会。想起近几年“租男友/女友回家过年”之类的现象,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不合适,觉得“身份”是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来买卖的。照这么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爱情买卖”这四个字大概也会作为店铺名称出现在繁华闹市中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