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与天才班(下)

(2012-07-18 02:30:54)
标签:

育儿

分类: 生活在美国
前陣子收到Wes的智力測試結果,99 percentile, 就是說根據這個測試,同齡的孩子99% 不如他。我鬆口氣,看來明年他會被分到三年級最好的那個老師班上。 我原本最不看重這些所謂的智力測驗,也反對給年幼的孩子過早貼上“超常”和“天才”的標籤,但從過去幾年女兒的經驗看,快班的確有它的好處。

女兒二年级快结束时,学校做了一次全年级测试。考完试一回到家Lily就喊:“我和Timothy都是第三次见到这些题了。太容易了。” 我才明白,原来过去两年测智商的考题现在给全年级来做,也就是说,女儿的智力在K时有二三年级水平,仅此而已。

三年级,女儿和她二年级时那个小组的另外三个孩子一起转入同一个班,且又分在同一组。这就很明显是有意安排了。美国不像中国,这里每个年级升班后是全部打散学生,通常一个孩子会有一个原来的同班同学一起转入新班,偶尔有两个。像这样四个孩子一同升班还同组的情况非常罕见,自非偶然。这次收到去开“超常”学生家长会的通知后我去了。看到整个学区内三年级孩子的家长到场的有四十位上下。四所学校,八百多学生,也就是说到了三年级有5%的学生归类于“超常”了。校长证实了我的猜想,这些比较特出的孩子在各年级都被集中在一起,通常分在各校的兩個班上,虽然也和其他同学一起上课,但老师会因材施教,对这些孩子有更高的要求。

女兒這一組四個都是中國孩子,兩男兩女。除了女兒,其他三人都喜歡數學並且格外出色。我這時開始意識到自己無意中對女兒造成的不喜數學的負面影響。女兒小時就對數學不是很感興趣,比如她到了二年級才終於背下了九九表,而我從來不勉強她。有時碰到朋友或別的孩子的家長,大家聊起孩子的喜好,我常常當著女兒的面說:“她閱讀和寫作都很超前,無時無刻不在看書,也很喜歡畫畫,但數學就不是很喜歡..."  久而久之,女兒越發在我們時常誇獎她的幾科(閱讀和美術)上下功夫,而數學,就一直只是應付學校而已,成績自然不會差,但她不願意挑戰自身,有畏難情緒。

然而女兒的這個小組對她卻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她見其他三個好朋友都那麼喜歡數學,她又一向好強,自然不甘人後,於是對數學也開始努力起來。我再一次發現了“快班”的好處。三年級開始各校都選拔學生參加CML(數學聯賽),女兒雖然沒有她的幾個好友那樣次次滿分,但有長足的進步。

三年級快結束時收到學區的信,談到了四年級開始的數學A&E(Accelerate & Enrichment,直译是加速和充实)快班,家長有機會推薦孩子參加篩選。信上說,找寻的孩子不仅仅是喜爱数学、做题快,而是应该热爱数学,有灵性... 我和别的家里有高中A&E孩子的家长谈过后,知道越到高年级越夸张,高中时二十几人的班上基本全部华人和印度男生,都是帮数学迷,而女儿显然兴趣和长处都不在数学,我就没有推荐。但我也没阻止女儿尝试。筛选过程是要考三到六轮。 女儿到第三轮后就被通知不必再考,她没能进入。

好友都考进了而自己没进,女儿多少有些失望,但很快她就不再介怀,因为我没把这当回事。多次跟孩子们讲过,神给予每个人的恩赐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各自的喜好和擅长的科目,不可能凡事都出色。女儿的长处一直是人文、语言和美术,爱的也都是这些,又何必强求,推她进数学快班呢?  

进四年级后女儿进了写作俱乐部,数学在班上数一数二,但她嫌太简单,不够挑战。好在学校设立有数学兴趣小组,难度介于A&E快班和普通班之间,对她正合适,她对数学也越来越有兴趣,不再望而生畏。 A&E每年都要重新筛选,因为班上几乎只有中国和印度学生,孩子们私下把A&E叫做Asian Education(亚裔教育班)。 四年级将结束时女儿选择不参加筛选考试,说不进亚裔班也罢,我随她。 而前阵子,五年级下半学期,女儿兴起念头要参加筛选,我也支持。她这回想去是因为朋友多在里面,她有些不服气,并非出于热爱数学。考了几轮,前几周才收到通知,还是没能考进。她自然有些失望,我则鼓励她,以后可以再试,但进不去也没关系,毕竟数学快班只是一个目标,却绝不可能是唯一的目标。她如果愿意,以后还可以尝试进入文学/美术快班。 看她心态平和,我很放心,现在操心的则是Wes.

和他姐姐相反,Wes内向,不喜言谈。他喜欢数学,喜欢魔方和各种棋类游戏,但他的聪明不外露,所以老师从没推荐他考智力测验。我原本也没放在心上,但他一年级的老师及同学和女儿的老师同学相比真是有不小的差距,于是我决定推荐他考试。一年级时的智力考试他是93% percentile, 虽不错,但仍不算特出,所以二年级时依然没分到最好的两个老师。今年初重考,他进了99%,果然男孩子开智要晚些。 对于智商测试的结果,我从来不会太放在心上,因为考题是人出的,始终有局限性。相信有些很出色的孩子未必就可以考出高分。我觉得家长对分数最好不要take it too seriously, 分数高低都不要给孩子压力。我甚至没有告诉Wes他的成绩,他只当是去做了一些很好玩的考题。 我高兴的是,至少九月时他会碰上好老师了。

我原本很反对过早给孩子贴上“天才”“早慧”的标签,觉得不应过早分班,也并不主张过早就做智商之类的测验。但从俩孩子的经历上我的看法有了些改变。 只要不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对孩子的聪慧持平常心,分班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帮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