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 俩宝贝在圣诞树下, 准备拆礼物。

圣诞夜一场大雨, 终于把后院存了一星期的雪给冲化了。
上个星期这时候,正是漫天雪花飞舞呢。这是上周日,
雪快停了时,俩宝贝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在前院玩。

邻居家有snow blower, 已经开工了。
我们家没有,铲雪就费劲的多。
女儿因为要演出,头发盘了起来(剧院卖出了五六十元一张的票,两场演出,当然是不肯取消的)。
LG费全力铲出一条车道,好送女儿去剧院。

小时候, 我一直并不喜欢冬天。
住在湖南的山区里,冬天干冷却没有暖气。 印象最深的是我那一手的冻疮,握笔都困难。
然后有一年,某个冬日,雪花飘落的时候,屋外突然变得无比安静,仿佛天地间一切都竖起了耳朵准备倾听雪花蔌蔌坠地的声音。
那是天空在向大地倾吐心事,那一刻,一切都被排除在外。
我拉开房门,寒风迎面扑过来,可我感觉不出丝毫寒冷,我只想走进天空和大地之间,想让它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就象孩子执意插到谈话的大人中间。
所以我伸出双手,满心欢喜地迎接每一片无心的雪花,有的雪花从我的手掌旁飘落,有些则落入我的掌心瞬间融化,只让我感觉到一点冰凉的轻触。
地面还不够凉,雪花落上去立刻就没了踪迹,于是我开始担心起来,担心雪花会象这样全都被大地吞噬,不留一点痕迹,隔天世界仍然还是灰朦朦的老样子,让人失望。
可第二天醒来, 看见窗外被白雪覆盖着的大地和山峦,美得象神话中的仙境。 我才明白, 原来冬天可以这样美丽。
上周六大雪纷飞时, 清晨七点LG居然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开车出去, 因为要奉命加班。
果然是天将降大雪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想到LG顶着冰冷的雪花, 腹中空空地去上班, 即使文艺如我也不大可能诗兴大发。
有心效仿一下谢才女赞一句“恍若柳絮因风起”,话还没出口,“扯絮也似的”几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字眼儿,已经硬是往脑子里钻。 还是生活化的比喻更贴切啊。
不过看到这样颇具规模的雪花飞舞,我还是忍不住跟小朋友们一样欢喜起来。
打开门,伸出手掌在空中上下翻飞,专门捉拿大片的雪花,左右逢源的,有点黄药师的落英神剑掌意思。
如果不是顾虑腹中的宝贝和自己的身体,在雪地里多待一会儿,我应该会略有小成,看中的雪花多半都能手到擒来,说不定还能悟出什么精要,创出一门武功来。
回到家里,照例和孩子们一起烧起了熊熊炉火,烤香肠,烤棉花糖,烤红薯,喝一杯热可可。
LG也被良心发现的老板批准平安返回, 真是美好的大雪天。
雪后三天,冬至,我家后院的景象。
树上的雪都被吹落了,但草地上的依然晶莹无瑕。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另一晚, 暮光下从后院山坡上看我们家。
冬至那晚, LG回到家问有没有羊肉汤喝, 我给他老大白眼--
我身体日益臃肿,周身不适,哪里有心思去买东西回来冬令进补?
不过眼看着老三迟迟没有动静,我也不耐烦了,干脆在圣诞前一天带俩孩子去买东西, 平安夜请父母和弟弟弟妹过来吃火锅,
涮羊肉,做水饺。
虽然我LG、
父亲,还有弟弟都在上班,可周围的华人仿佛都不用上班似的,中国超市里人山人海,停车场连车位都找不到。
要买羊肉片也须等上半天,而韭菜和蒜苗居然卖光。 碰到无数熟人, 全都关注老三问长问短。
足足折腾了两个小时, 筋疲力尽, 才勉强买够了东西回到家中。
涮羊肉是为LG, 川味火锅是为自己, 而包饺子是为了孩子。
我跟孩子们讲中国北方的传统习俗,冬至时要包饺子(虽然我家一个北方人也没有),于是女儿就很起劲。 
母亲做了荠菜馅儿过来。
女儿包了几个传统饺子后,又在舅妈指导下包了四喜饺子。 
一家人酒足饭饱后照全家福, 然后孩子们拆礼物。
除了圣诞老人的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我给孩子们今年准备了额外多,因为怕他们觉得老三的到来使他们受冷落。
当然,每年圣诞节我都提醒孩子们,节日的真谛是感谢主耶稣的救赎,再收礼物的同时更要知道给予。
女儿真是大姑娘了。
她最喜欢的礼物之一。 连她弟弟都迷上了。
我父亲则感叹这种电路板真好, 可惜我们小时候没有。
每拆一样礼物, 儿子都喜笑颜开。
圣诞日, 女儿在享受我送的另一份礼物。
一套白色茶具,她自己设计上色,然后在烤箱中加热就成成品。
她在四个小茶杯上分别画了蜻蜓,瓢虫,蝴蝶和蜘蛛。 茶壶还没设计呢。
今早, 我们又自己做了小汤圆, 毕竟南方习俗也不能忘啊, 况且我家宝贝都爱吃酒酿。
不过,尽管公公和我母亲都会自己做米酒, 我却是没精力的, 这回的酒酿是那天在超市买的。
我忙活了这几天天, 就是希望老三快点到这世上报道。
可显然老三觉得还是娘胎里舒服,在里面悠然自得呢。 不管怎样, 感谢神恩赐了这么美好的一周--
冬雪冬至加圣诞。 至于我家这个多多宝, 新年总该出来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