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自身的行为控制

(2006-04-28 15:42:53)
分类: 加盟连锁大家庭

汕头幸福泉婴幼儿潜能开发中心指导教师——杨春华

   熹熹是蒙台梭利感官高级班的学员,2000年5月出生,现在有39月;是个聪明又古灵精怪的小男孩,常常盯着你看,然后转动眼珠子左右的摇晃,引得大人哈哈大笑。
  熹熹每次来幸福泉总是很兴奋,情绪很激动,所以上课前走蒙氏线的活动,总是不太认真,有时还跑来跑去。有一次,熹熹最早来到教室里,发现地板上有汤勺和乒乓球。他把汤勺拿起来当球拍,把乒乓球往地上扔,就开始用“球拍”拍打乒乓球。其他孩子来齐后,都能跟着我安静地走在蒙氏线上,并不受他的影响,他也似忽发现这样做不好,也觉得没趣,就跟着走线,但还是不能认真。后来,我看他能跟着走,赶快捉住机会对他说:“熹熹,你现在走得真好。”他一听我在夸他,十分得意,才开始较安静地走蒙氏线。
  最后下课时要走蒙氏线,我担心熹熹又把汤勺当成“球拍”,就提前跟他说:“熹熹,你刚才上课前走线走得很好,现在一定能走得更好。”他笑眯眯也不答应我,就开始走在蒙氏线上了。在走蒙氏线的过程中我观察着他的举动,也边肯定他的行为,鼓励他走好。这一次走蒙氏线他表现得很好,在走的过程中没有离开过线上。而且,我还发现到熹熹两个特别的动作,他把乒乓球从汤勺中拿起,握在自己的手中,握了一下又把乒乓球放回汤勺处;过一会儿,又拿起乒乓球握在手中,放到背后,接着把乒乓球放回汤勺处,这两个动作重复了3—4次。最后音乐结束了,孩子们把乒乓球和汤勺送回来,我又发现熹熹他听到这句话很兴奋,马上就用汤勺拍打乒乓球,拍了2、3下,就把乒乓球送回给我。
  从孩子的这一举动,能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孩子想得到老师的肯定,而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成老师对他的要求,这是孩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关于自我控制能力,有篇杂志曾报导,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软糖实验”。被试验的孩子面前摆着一块糖,并且被告知如果在5分钟内忍住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经过追踪调查,那些很好地克制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吃第一块而得到第二块糖的孩子长大后许多都考上大学,有着较高声誉和社会地位及财富,而那些忍不住吃掉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大多表现平平,这就是自我控制对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
  由于自身行为控制的生理前提是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成熟,而婴幼儿大脑皮质抑制机能还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婴幼儿对自身行为控制的能力较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生理不断成熟,婴幼儿对自身行为控制的能力会逐渐增强。
  其实,在婴幼儿对自身行为控制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往往是通过外部规则来实现的,例如:在活动中,没有规则往往会使孩子的活动陷入失控状态,容易出现混乱及争吵;有了规则,孩子就不会因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进行活动而感到困惑、手足无措。规则帮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被他人所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为他人所拒绝的。在婴幼儿阶段中,孩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比较弱,面临困难的情景时容易退缩,遭受失败与挫折时容易放弃,所以需要家长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需要家长不断的激励孩子。                    

文章引用自:http://www.babyedu.net/jmpx/jsxt_article.asp?id=79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