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幸福泉婴幼儿潜能开发中心指导教师——杨春华
从15个月开始,儿子就逐渐可以独自玩耍了。只要是不生病,在家里他可以独自玩上半个小时以上,不缠着大人,玩够了再找大人一起玩别的东西。
有时我就觉得奇怪,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儿子到底在玩什么呢?儿子在玩的过程中不常用语言表达,就算用语言表达也听不懂儿子在嘀咕什么,只能读懂他的表情——很开心!这使我更加好奇,这个小脑袋瓜装着什么?想着什么?于是开始了我的观察记录。
“接水”,这是我第一次发觉孩子的假装游戏。桌子上放着一个装冷水的壶,水壶的一边有长长的柄,儿子拿着杯子,把杯子放在手柄的下面,另一只手捏着手柄,隔了一下就把水杯端起来,居然在做喝水的动作,喝完还发出“啊”的一声。我走过去说:“琛琛,在喝水呀!给妈妈喝一口,好吗?”儿子很乐意的重新接了一杯水给我喝。
“开汽车”,这是儿子最喜欢玩的游戏。不管高的、矮的椅子或凳子,他都喜欢从正面推,再反过来让椅子四脚朝天,从反面推。每次玩得不亦乐于,几乎每天都会玩,每个房间至少都巡视一遍,边推边念:嘀嘀嘀!
“哄绒毛玩偶睡觉”,家里有只乌龟和大象的绒毛玩偶,玩偶基本上都是放在床上。儿子每次在床上,总会随手抓来抱抱,一只手抱着玩偶,一手轻轻拍打,左右摇晃一下,嘴里还念着: “睡,睡,睡觉了。”象极了外婆的口吻。
“骑大马”,拉到大枕头就立刻坐上去,边摇晃边喊:“架!架!架!”当我与儿子面对面假装碰撞了,他笑得更加开心,假装摔下,并说:“倒,倒了!”
“吃东西”,每次看书翻到有食物的图片,儿子飞快地用手一抓,就往嘴巴里放,开心地吃着,有时还会抓点给我吃。
象儿子这一类的假装游戏还有好多好多,其实说是假装游戏,只是我认为这些都是孩子根据生活的经验假装出来的现象,更贴切的说应该是模仿游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人许多行为方式、态度和言语,起着示范、榜样的作用,被孩子所观察和模仿。古语也说:“父行子效”,指的就是孩子仿习父亲的言行。通过这一类的模仿游戏,孩子从婴儿时期便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认识、表情、动作、言语和态度;随着年龄增大,孩子更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的练习,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当中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孩子模仿游戏发展的早期,是创新和抽象思维的起源,孩子会开始思考“可能性”,也是初步想象的萌芽。
想象的第一个征兆大概出现在18~20个月。这时候,孩子很多的游戏都是模仿的,但是孩子开始“添油加醋”了,加进了一些想象的成分。比如“喂饭”,尽管他知道勺子里没有食物,他还是会喂别人一口,自己吃一口,还津津有味地咀嚼;“打电话”,尽管他知道手里拿的是积木,他还是会积极地与对方问好;“开车”,尽管是他自己发出的声音,自己在跑,他还是很兴奋,很积极地投入自己的角色中。
在模仿游戏中,孩子不仅理解了其他人的行为,而且也在认真地探索着自己的新发现,考验自己的能力,因此孩子们在自己的模仿游戏中,往往都是洋洋得意的,并且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文章引用自:http://www.babyedu.net/qzly/qzly_article.asp?id=86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