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说向余华致敬十八岁出门远行 |
分类: 网络媒体和娱乐 |
他就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这天真蓝,路上人也不多,骑起来风吹在脸上,呼呼的。他很喜欢这种自由自在,又好像腾云驾雾般的感觉。和走路不一样,自行车可以随意一转龙头,就去到不同的方向了。他转来转去,就转到了一条上山的小路上了。
他迟疑了一下,就奋勇向前站在踏板上地骑起来了。他的呼吸开始急促,在寂静的山路上,能听到他的呼吸和心跳。山路旁边不时出现一些人家,远远地看,都挺安静很悠闲的样子。不过都没有听到人说话的声音,好像整个山谷里都出了远门,连孩子的嬉笑声都没有。
骑累了,他停在树荫底下,喝口水,也喘口气。这才发现,这个山里面的树也很独特,从地面以上到一人多高的地方,好像都被火烧过了一样,漆黑漆黑。再往上才是绿油油的颜色,看上去特别刺眼。正瞎琢磨,从路的下面骑上来两辆自行车,好像是父子俩,嘿哟嘿哟地喊着一起往上骑。看到他,父子俩也停了车,在树上把车靠上,边擦汗边喝水,还说着话。
父亲问儿子,你说咱今天骑了多远?
儿子有些忿忿地说,才不过三十里地,就是出门太晚。父亲深深地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他,扭头和儿子说,是啊,咱出门晚是一方面,你这车也不行啊,是不是?儿子没吱声,眼睛里写的尽是不服输。他觉得有些无趣,又不知道如何插嘴,也就笑笑。
他跨上自行车,继续上路。这山路越往上,越发地盘旋得厉害,一个小弯接着一个大弯,路在密密的树影里面执拗地向上延伸。他心里有些毛,不知道这山路最后到哪里,离家有多远。好在不久,父子俩也在后面跟上来了。虽然他们不说话,不过,有他们在后面呼哧呼哧地喘气声作伴,他觉得开心极了。这条山路如何延伸,最后如何回家,似乎都不重要。他心想,实在不行,我就往回骑呗,总能回家吧。
这父子俩体力还真可以,总是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背后。有几段他用冲刺的速度往上骑,他们也能够紧紧跟上。总算到了山顶,他和父子俩又各自停下来喝水喘气。这个时候,三个人好像熟识已久的聋哑朋友,虽然还是互相不说话,不过眼睛里面都是慢慢的笑意,刚才那段路实在骑上来不容易。
他看天色不早,就回头往下骑回家。父子俩也慢慢地跟着。
这上坡难,是难在体力和耐力上。这下坡难,是难在眼力和胆量上。刚才费劲艰辛才能爬一小段陡峭的坡,立刻变成了风驰电掣目不暇接的过山车,左右手的刹车交替点刹,身体左转右转,都很难停下来。他一边艰难地辨别着前面的路况,一边在车上自己给自己叹了口气。身后的父子俩在哪里,早就注意不到了。
终于,前面一个大坡又是向右的急转弯,他感觉自己就像一颗魔术师变大炮打人出来的人肉炮弹一样,连人带车,直直地在自己的惊叫声和剧烈的心跳声中,直接穿过山路翻下了路边的山坡。他两腿朝上,大头冲下,看到自己的崭新的高级山地车在离自己好几米远的山路边缘。然后他看到父子俩,他们蹲下来,专心地看着这辆车,彷佛他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他听见孩子说,爸,你看你看,我说了吧,咱们在这肯定能再捡到一辆车。我就知道那个人肯定下不了这个关。父亲笑着说,是啊,瞧那小子那傻样,今天咱们没白费力气,发大了。
他想说话,可是说不出来。他想动弹,可是脊椎骨断了,动不了。他看着蓝蓝的天,听着潺潺的溪水,想起了爸爸早上拍着他的脑袋,跟他说,你这次高考考得不错,这是给你的十八岁生日礼物,新车啊,要好好爱护,不要上山,吖。 于是他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 本文为小说。用和余华的 “十八岁出门远行" 同样的标题和类似的叙事风格,向关注人文的余华致敬 )
这天真蓝,路上人也不多,骑起来风吹在脸上,呼呼的。他很喜欢这种自由自在,又好像腾云驾雾般的感觉。和走路不一样,自行车可以随意一转龙头,就去到不同的方向了。他转来转去,就转到了一条上山的小路上了。
他迟疑了一下,就奋勇向前站在踏板上地骑起来了。他的呼吸开始急促,在寂静的山路上,能听到他的呼吸和心跳。山路旁边不时出现一些人家,远远地看,都挺安静很悠闲的样子。不过都没有听到人说话的声音,好像整个山谷里都出了远门,连孩子的嬉笑声都没有。
骑累了,他停在树荫底下,喝口水,也喘口气。这才发现,这个山里面的树也很独特,从地面以上到一人多高的地方,好像都被火烧过了一样,漆黑漆黑。再往上才是绿油油的颜色,看上去特别刺眼。正瞎琢磨,从路的下面骑上来两辆自行车,好像是父子俩,嘿哟嘿哟地喊着一起往上骑。看到他,父子俩也停了车,在树上把车靠上,边擦汗边喝水,还说着话。
父亲问儿子,你说咱今天骑了多远?
他跨上自行车,继续上路。这山路越往上,越发地盘旋得厉害,一个小弯接着一个大弯,路在密密的树影里面执拗地向上延伸。他心里有些毛,不知道这山路最后到哪里,离家有多远。好在不久,父子俩也在后面跟上来了。虽然他们不说话,不过,有他们在后面呼哧呼哧地喘气声作伴,他觉得开心极了。这条山路如何延伸,最后如何回家,似乎都不重要。他心想,实在不行,我就往回骑呗,总能回家吧。
这父子俩体力还真可以,总是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背后。有几段他用冲刺的速度往上骑,他们也能够紧紧跟上。总算到了山顶,他和父子俩又各自停下来喝水喘气。这个时候,三个人好像熟识已久的聋哑朋友,虽然还是互相不说话,不过眼睛里面都是慢慢的笑意,刚才那段路实在骑上来不容易。
他看天色不早,就回头往下骑回家。父子俩也慢慢地跟着。
这上坡难,是难在体力和耐力上。这下坡难,是难在眼力和胆量上。刚才费劲艰辛才能爬一小段陡峭的坡,立刻变成了风驰电掣目不暇接的过山车,左右手的刹车交替点刹,身体左转右转,都很难停下来。他一边艰难地辨别着前面的路况,一边在车上自己给自己叹了口气。身后的父子俩在哪里,早就注意不到了。
终于,前面一个大坡又是向右的急转弯,他感觉自己就像一颗魔术师变大炮打人出来的人肉炮弹一样,连人带车,直直地在自己的惊叫声和剧烈的心跳声中,直接穿过山路翻下了路边的山坡。他两腿朝上,大头冲下,看到自己的崭新的高级山地车在离自己好几米远的山路边缘。然后他看到父子俩,他们蹲下来,专心地看着这辆车,彷佛他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他听见孩子说,爸,你看你看,我说了吧,咱们在这肯定能再捡到一辆车。我就知道那个人肯定下不了这个关。父亲笑着说,是啊,瞧那小子那傻样,今天咱们没白费力气,发大了。
他想说话,可是说不出来。他想动弹,可是脊椎骨断了,动不了。他看着蓝蓝的天,听着潺潺的溪水,想起了爸爸早上拍着他的脑袋,跟他说,你这次高考考得不错,这是给你的十八岁生日礼物,新车啊,要好好爱护,不要上山,吖。 于是他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 本文为小说。用和余华的 “十八岁出门远行" 同样的标题和类似的叙事风格,向关注人文的余华致敬 )
前一篇:游牧生活之露营篇
后一篇:森林的故事 (第一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