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9/17 更新:
转贴一篇同样讲婚姻的博客/文章,
来自林一韦.
准备好噢, 这是讲一个男猪的婚姻和爱情,
非常感性. 但是和我的理性分析公式正好丝丝入扣,
买一送一.
爱情童话:一只猪可以死几次
**********************************************************************
闲来无事, 最近用我已经所剩无几的数学知识,
做了以下的一个猜想公式:
婚姻美满数值 = F1
(夫妻感情) x F2 (夫妻事业) x F3 (子女成长)
x F4 (物质条件) x F5 (夫妻健康)
各个子函数和具体解释:
1. F1 (夫妻感情)
= 婚前的感情积累 * (1-时间变量A%)^结婚年数
N + (结婚后平均每年感情积累 -
每年感情消耗)*(1-时间变量 B%)^结婚年数N. (通常时间变量 A
>B)
夫妻感情的积累, 既和婚前浓烈的海誓山盟有关,
同时也和婚后的米面夫妻平常生活有关. 同时, 每时每刻感情不仅在积累,
也在消耗, 总量还在衰减.
新婚一年的夫妻, 满脑子都可能还是谈恋爱时对对方的好感和印象,
结婚 20 年的夫妻, 可能双方对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地点都大有出入,
但是对婚后的重大事件, 无论好的坏的, 可能都记得清楚.
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面说的感情,
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互相爱慕和爱护(即所谓爱情),
而且也包括物理上双方在一起度过的平常岁月和夫妻性爱生活,
两者缺一不可. 泊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Sexless love),
或者是完全无爱的动物本能(Loveless Sex), 都意味着 F1
函数值的终结.
F1 这个函数, 如果画出来, 应该是个开始时坡度很高, 逐渐下降,
最终根据各人情况可能持续保持微弱上升 (10-20%
的夫妻?) , 平缓 (60-70%的夫妻),
下降或截然终止(20-30%的夫妻)的曲线.
2. F2 (夫妻事业)
= Co-efficient (丈夫事业发展的 Velocity,
妻子事业发展的 Velocity ) x (丈夫事业发展的回报 /
丈夫事业发展的付出 ) x (
妻子事业发展的回报/ 妻子事业发展的付出
)
如今社会, 不仅因为妇女解放, 而且因为房价上涨,
越来越多的夫妻都全职上班, 夫妻双方都有事业发展的需求.
这个函数检查的就是三个关键因素:
*
双方事业发展的速度之间是否能够保持步调或者增幅一致以保持平衡?
*
丈夫和妻子谁更可能从自身的事业中得到最大的回报(从而以他/她为主)?
*
丈夫和妻子在事业谁更需要比较少的投入(从而可以给对方和家庭更多支持)?
以上三个变量要达到最高值的话, 夫妻之间事业发展的速度要协调,
然后夫妻双方付出/回报比都要最高.或者夫妻之间共同的回报和共同的付出比值能达到最高值.
在这方面, 当年克林顿性丑闻染身被呛,
希拉里忍着妻子的羞辱大度出面为丈夫周旋, 赚得政治资本,
到如今老克频繁出镜, 为妻子摇旗呐喊, 都是很好的佐证.
相比之下, 有些原本相亲相爱家庭的妻子读了 MBA
开始从事高薪的投资银行或管理咨询行业以后,
把原来糟糠夫妻的"普通"工程师丈夫蹬掉的例子, 并不罕见.
就是上面这个系数从本来的接近理想值逐渐变小了.
3. F3 (子女成长) =
子女健康成长的回报 / ( 夫妻双方的投入 / 夫妻在教育下一代之间的分歧
)
说实在的, 这个函数里变量之间的关系, 不太容易定义. 首先,
如何定义子女健康成长? 是上了重点大学出人头地
(象当年轰动一时的哈佛女孩刘玉婷) 就算成功? 还是只要自食其力,
孝敬父母就算成功?
还是只要事业上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就算成功?
还是平平安安粗茶淡饭也算健康成长?
另外, 如何计算夫妻双方在子女成长的投入?
是不是妻子(或者丈夫) 天天带着孩子, 才算是投入?
另外一方为了支撑这个家庭, 无法同等投入精力照顾孩子, 就不算有投入?
或者, 所有和孩子有关的事情(从吃饭穿衣智力成长婚恋交友),
都要父母亲各人平均投入, 还是有所侧重?
最后, 夫妻双方的分歧. 除了来自各自家庭本身的影响,
夫妻双方在宗教, 文化, 语言, 习俗和思维上的分歧,
很容易在管教"我们的孩子"时, 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那些分歧是可以允许的, 那些分歧是应该双方都避免的? 谁来定义?
因为孩子而结婚的, 有但不多, 一般是未婚先孕的情况.
因为孩子而离婚的, 却不少. 这里面,
有因为孩子出生以后的琐碎和家务负担而引起的无休止相互指责和争吵,
有因为孩子出生以后夫妻感情的失衡和性生活的不和谐,
也有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夫妻双方本身价值观的分歧增大.
一般而言, 这个函数是一个 V (一个孩子的家庭) 或 W
(多个孩子的家庭), 即当只有夫妻两个人的时候, 数值很高. 一旦有了孩子,
就开始下降, 尤其在孩子两岁前, 基本到达最低点, 然后缓慢上升恢复.
最终应该会超过最初的起点, 但是也有些夫妻一直下降,
最终就在孩子两三岁, 要上升的时候, 挺不住就断了.
4. F4 (物质条件) = ( 夫妻全球净资产 - 日常生活所需费用
) / 大致相同情况人群平均净资产
任何夫妻过日子, 都不能避讳谈钱的事情.
如果双方不能和谈论性事一样兴致勃勃地讨论家庭财务状况,
这对夫妻基本上不食人间烟火, 或者祖上遗产太多.
其实, 所谓有钱没钱, 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感觉.
夫妻一般都是拿感觉和自己相同的人群做比较 - 大学同学, 隔壁邻居,
目前公司同事, 或者以前高中时借作业给他抄的小子 -
然后得出自己很有钱, 或者很没钱的结论.
问题在于, 很多时候当夫妻之间错误地选取了比较样本时,
以上的公式就会告诉我们问题出现了:
当夫妻的资产不多, 还每月吃光用光,
却老是想着为什么我们不能和某位高中同学一样,
顺手就在上海陆家嘴或者北京顺义买上两套别墅什么的,
而忘记那位同学是如何白手起家发大财的;
5. F5 (夫妻健康) = 丈夫的健康 x 妻子的健康
这个公式很简单, 但是也很不简单.
简单是因为这里面有且仅有两个变量,
不简单是因为其实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变量,
而是互相影响循环递归的两个变量.
什么意思?
当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个体组成一个家庭, 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
饮食起居都同样, 这个时候, 他们的精神和肉体健康, 已经完全交织在一起,
互相促进.
前一段看到报上有一篇文章, 第一次看到一个新字眼"夫妻癌".
说在临床发现, 夫妻共同得某些癌的可能性,
比一般的独居情况下的成年人要高.
这些癌无不和饮食(比如有一方喜欢吃偏咸的腌制食物,
另一方尽管不一定喜欢,作为夫妻也就迁就, 时间一长,
双方都容易患高血压或食道癌),
生活习惯(一起通宵熬夜并很晚吃饭,容易得胃病/胃癌)等有关.
另外, 很多风风雨雨走过一辈子的老夫妻, 虽然都是一身的病,
但也搀扶着过. 一旦有一个人突然中途退场, 或者生病,
另一个人的健康情况也难保证, 往往出现一个人过世, 没过几年,
另一个也就骑鹤仙去了.
***********************************************************************
看完这个公式, 有多少未婚男女想要结婚 ? :-).
有多少夫妻能够达到婚姻美满最优值?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