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绘本之旅

(2014-01-05 11:27:46)
标签:

观念

关于绘本

赵明论文

分类: 文学原创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绘本之旅

文:赵明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绘本之旅
   (图片选自网络)

绘本进入中国,也就这十几年的事。但势头很猛,且越来越猛,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了绘本带给孩子的诸多好处。那些最早让孩子接触绘本的家长,很多已经开始收获胜利的果实。

这些年,在绘本的洪流中,能上图书畅销榜的绝大部分是引进版。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我很幸运,《快乐识字童话绘本》系列作品一经上市,即受到小读者、家长和老师的喜爱,荣登当当网少儿图书畅销榜和五星榜,成为家长首选的幼儿阅读和识字的品牌绘本。第一辑2011年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一、二两辑分别入选2011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截止到20122月,第一辑已热销15万套。 

今年11月10日,我在杭州少儿图书馆做了一场有关亲子阅读的演讲,在演讲的互动中,这三个问题是家长感到最困惑的:

1、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

2、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

3、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家长们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这些家长把孩子是否重视阅读看得非常重要。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很深层次地和家长们探讨这几个问题,我对家长们说,我会写博文来阐述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就在我准备写博文阐述这几个问题时,北师大出版社准备把我这几年出版的“快乐识字童话绘本”一至三辑作为合辑推出,并让我撰文谈谈亲子阅读。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我很乐意。

亲子阅读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广了。以下几点是我近几年一直在思考与梳理的:

第一,幼儿期的孩子应该学什么?

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先感受,再学习。

人类的进化是很缓慢的,从最早的语言、绘画到象形文字、再进化到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几百万年。“欲速则不达”,孩子的学习,也有他的发展规律,必须先感受,再学习。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他需要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然后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积累经验。并随着自己信息量的增加和视野的开阔,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

学过儿童心理学的都很清楚,幼儿对一件事物的有意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他们会经常转移关注的目标,只有那些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关注。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就越短。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例,在40分钟的一节课里,正常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智力超常儿童(神童,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非常小)能保持在25分钟左右。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紧紧把握学生这宝贵的15分钟。更优秀的老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不断强化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学得扎实与快乐。那些用拖堂和大量机械化作业来耗学生的老师,得到的教学回报是很少的,有时甚至起到了反作用。这种令人痛心的例子举不胜举。

法布尔有句名言“兴趣即本能。”他也因为从小对昆虫入迷,成了不朽的昆虫学家,写下了传世之作《昆虫记》。我看了法布尔的传记后,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这句话,他想告诉世人的是,兴趣才是人最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加上坚定的意志,才会朝理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对于幼儿来说,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图文并茂的绘本,才能激发他的阅读兴趣,让他的心灵得到愉悦与营养。我们可以回忆一下,那些特别有名的动画片和绘本,都是非常短小精干的。

幼儿的生活内容与活动范围有限,绘本让他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

有段时间,我会经常到办公大楼下面的书店去淘书。在那里,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手捧一本心仪的绘本,带着渴求的神态要家长买,家长拿过绘本翻看了一遍,对孩子说:“这本书太薄了,还要这么贵,不买!”然后拖着哭泣的孩子走出店门。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会在心里叹息。优秀的绘本,虽然故事不长,但是给孩子的正能量却是无形的,绵长的。

第二,亲子的阅读的意义何在?

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有这样一段话:“家庭是真正的人诞生的摇篮。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的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

我认识一对夫妇,他们的女儿在上初中前,每晚都是在父母的故事声中入睡的。这份心灵的养料实在是太足了,足得让她能承受各种压力,让她表面上看起来柔柔弱弱,内心却无比坚强。当时,我实在太年轻了,我无法理解这份厚礼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一直到前几年,我看到这个女孩在突发事件前的抗压能力,才羞愧于自己以前对亲子阅读理解得实在太肤浅了。我忽然感悟到,把孩子比谕成一棵小树,实在是太贴切了,就像这个女孩,她的父母用阅读丰富了她的童年,每个故事都是让小树的根系得到营养,现在,这棵小树长成大树了,可以让不再年轻的父母有倚靠和力量了。

第三,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有意义学习,这是一个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也是他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才可能产生高效能。而那些机械学习只能产生低效甚至无效。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个理论。

杨萍是我的老邻居,也算是我年轻时的闺蜜。记得当年她离婚出了国,把儿子小翔留在国内让父母带。两个老人为这孩子真是煞费苦心,家里能贴字的地方全都贴满了字。孩子三岁多时就能认一千多字了。除了认字,还让孩子每天背古诗词。每次我上他们家去,老两口就让孩子背古诗词给我听,每当孩子摇头晃脑,把古诗背得滚瓜烂熟时,两个老人就特自豪,大有神童出世的感觉。

有一天,两个老人带外孙上街,外孙突然尿急,外公指着前面的厕所说:厕所就在前面,门上有字,你认识的。快去。可是,孩子最后还是尿在裤子上了,照孩子的说法,那两个字和家里贴的地方不一样。

小翔上了小学后,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到了小学三年级后,还有了厌学的苗头,经常逃学,小翔的外公和外婆为此非常伤心,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为小翔付出那么多,小翔为何会走下坡路?小翔现象并不是孤立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物,而且越演越烈。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老师曾痛心地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比砒霜还要毒!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这样描述: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孩子读书写字的最好方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字拼读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怜!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像小翔的外公外婆一样,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如果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要让孩子过识字关。我想,这也许就是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一定要让孩子上什么学前班的原因吧。好像不提前热身一下,就会拉在别人的后面。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误区啊。

我的儿子晨晨上小学前,每天我都会用大量的时间给他讲故事,陪他一起看绘本。虽然晨晨到两周岁多了还不会讲话,但我从不担心他有智力方面的问题。因为,当他能走路后,每次看完图画书,都会按我的要求把图画书整整齐齐地放到一个纸板箱里。每次要开始讲故事时,他都会从纸板箱里挑出想看的书,放在桌子上。

有一天,我洗了几个苹果放在果盘里,晨晨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很喜欢吃苹果,苹果真好吃,你能给我一个吗?我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给石化了。呆呆地看着晨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紧紧地抱住他,亲着他的小脸蛋:好的,好的,太好了,妈妈给你苹果。就是从那天开始,他一下子成了话匣子。那一天,他正好两周岁半。巨变就在一瞬间!

成了话匣子的晨晨最让我惊喜的就是他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很清楚,这应该归功于每天读故事和看绘本。每天的亲子阅读时光,是我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晨晨18岁生日那天,竟然能把他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一字不拉地背出来。在我感到惊讶的同时,我再次想起了那句名言:“童年的记忆是刻在脑海中的,成年的记忆是写在沙滩上的。”

晨晨在上小学前,我从来没有刻意地让他认字和写字。他有认字热情时想认就认,想写就写,不做要求。从小学到中学,晨晨的语文成绩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作文多次获得省里和全国的小学生作文比赛奖。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以及思辩和推理能力,让他在工作中也成了佼佼者。

从我自己儿子的身上,我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只有爱上阅读,才会爱上识字。兴趣才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一定是低效和无效的。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工具。有了想学的欲望,自然会拿起这个工具的。因为有了想阅读的欲望,才会去闯识字关。然后,因为识的字越来越多,阅读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就这样周而复始,识字和阅读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而这种良性的循环才会让孩子得到各种各样的能量。

我在创作《快乐识字童话绘本》时,也牢牢地把握着这个宗旨,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是最重要的,只有让孩子爱上这些故事,他们才会发现,每个故事出现的重点字,都是同一个偏旁部首的,然后在语境中发现这个偏旁的意思,发现中国形声字的奥妙,这个意识的唤醒才会从质变到量变,有时会在一瞬间发现孩子的巨变。

我们并不是会做妈妈才生孩子的,而是有了孩子后才学会做妈妈的。识字和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爱上阅读,才会去识字,因为想知道每本好看的图书讲了什么故事,才会想认识更多的字,于是让我学才变成了我要学,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好的绘本,不但滋润孩子的心灵,同样也会让我们回到童年,最智慧的家长是和孩子一起成长,那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进入快乐的绘本之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