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阅读看绘本赵明博文育儿 |
绘本进入中国,也就这十几年的事。但势头很猛,且越来越猛,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了绘本带给孩子的诸多好处。那些最早让孩子接触绘本的家长,很多已经开始收获胜利的果实。
这些年,在绘本的洪流中,能上图书畅销榜的绝大部分是引进版。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我很幸运,《快乐识字童话绘本》系列作品一经上市,即受到小读者、家长和老师的喜爱,荣登当当网少儿图书畅销榜和五星榜,成为家长首选的幼儿阅读和识字的品牌绘本。第一辑2011年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一、二两辑分别入选2011、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截止到2012年2月,第一辑已热销15万套。
今年11月10日,我在杭州少儿图书馆做了一场有关亲子阅读的演讲,在演讲的互动中,这三个问题是家长感到最困惑的:
1、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
2、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
3、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家长们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这些家长把孩子是否重视阅读看得非常重要。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很深层次地和家长们探讨这几个问题,我对家长们说,我会写博文来阐述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就在我准备写博文阐述这几个问题时,北师大出版社准备把我这几年出版的“快乐识字童话绘本”一至三辑作为合辑推出,并让我撰文谈谈亲子阅读。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我很乐意。
亲子阅读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广了。以下几点是我近几年一直在思考与梳理的:
第一,幼儿期的孩子应该学什么?
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先感受,再学习。
人类的进化是很缓慢的,从最早的语言、绘画到象形文字、再进化到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几百万年。“欲速则不达”,孩子的学习,也有他的发展规律,必须先感受,再学习。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他需要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然后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积累经验。并随着自己信息量的增加和视野的开阔,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
学过儿童心理学的都很清楚,幼儿对一件事物的有意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他们会经常转移关注的目标,只有那些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关注。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就越短。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例,在40分钟的一节课里,正常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智力超常儿童(神童,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非常小)能保持在25分钟左右。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紧紧把握学生这宝贵的15分钟。更优秀的老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不断强化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学得扎实与快乐。那些用拖堂和大量机械化作业来耗学生的老师,得到的教学回报是很少的,有时甚至起到了反作用。这种令人痛心的例子举不胜举。
法布尔有句名言“兴趣即本能。”他也因为从小对昆虫入迷,成了不朽的昆虫学家,写下了传世之作《昆虫记》。我看了法布尔的传记后,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这句话,他想告诉世人的是,兴趣才是人最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加上坚定的意志,才会朝理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对于幼儿来说,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图文并茂的绘本,才能激发他的阅读兴趣,让他的心灵得到愉悦与营养。我们可以回忆一下,那些特别有名的动画片和绘本,都是非常短小精干的。
幼儿的生活内容与活动范围有限,绘本让他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
有段时间,我会经常到办公大楼下面的书店去淘书。在那里,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手捧一本心仪的绘本,带着渴求的神态要家长买,家长拿过绘本翻看了一遍,对孩子说:“这本书太薄了,还要这么贵,不买!”然后拖着哭泣的孩子走出店门。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会在心里叹息。优秀的绘本,虽然故事不长,但是给孩子的正能量却是无形的,绵长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