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学小英才全程无纸化有奖问答主题征文科普知识竞赛赵明博文 |
分类: 可怕的科学 |
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新浪网联合举办的2011“科学小英才”全国选拔活动,于1月20日在北京启动。这次活动是北京出版集团公司继2010年10月,科学·低碳·未来——低碳科普公益行后的又一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关心环境、热爱科学的少年儿童,为当代青少年树立“爱科学、爱家园、环保意识、低碳生活”的榜样。
本次“科学小英才”全国选拔活动,参加对象为8-15岁少年儿童,以学校为单位,个人亦可报名参加,将于2011年1月20日至6月30日分为有奖问答、主题征文、科普知识竞赛三个阶段进行。为了切实倡导低碳生活,本次活动全程无纸化参与。活动启动后,“科学小英才”全国选拔活动在新浪网教育频道专题同时上线,用户通过网络即可参与。
下面是本次活动在新浪网教育频道的截图:
新浪网教育频道的活动专题网页http://edu.sina.com.cn/focus/kexuexyc
低碳科普公益行活动由科普作家进校园、中国少年与英国金牌科普作家共同创作低碳主题图书和低碳“三个一”工程组成。在日前举行的和谐北京·温暖之都——北京共青团“两节送温暖”项目发布暨关爱打工子弟暖春行动中,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乔玢向学生代表赠送科普图书,北京出版集团将为全市600所郊区县中小学和打工子弟学校送去图书、知识和欢乐。2011年“厦门市专题读书月”活动,也得到北京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向厦门市28个“阅读基地学校”,各赠送一套《可怕的科学》丛书,每套60本。
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到“科学小英才”活动当中,北京出版集团公司特意为第一阶段知识问答环节设置了3900份奖品。2011年1月20日-2011年4月20日期间,每周三15:00随机抽取300名全部答对的幸运参与者,并在活动专题页面中公布获奖者名单,赠送每人《可怕的科学》和《少年科学画报》各一本。活动第二阶段入围的16名选手,将获得1000元奖学金,并参加5月31日在北京进行的现场PK科普知识竞赛和活动颁奖典礼。最终胜出的6名“科学小英才”,除获得奖杯及荣誉证书、诱人奖品外,还将赴英国与《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系列》的英国作者尼克·阿诺德、托尼·德·索雷斯见面交流,共同创作低碳主题图书。同时,进入复赛的100位选手,都将成为《少年科学画报》科学小记者,参与《少年科学画报》小记者团活动。
本次活动的评委阵容堪称“豪华”,评委成员囊括了著名科学家、数学家、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教授,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蔡矛秘书长,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王少峰书记,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腾毅秘书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立军,以及国际金牌科普作家、三度荣获国际科普图书最高奖——安万特奖、一次欧盟笛卡尔奖、2010年又荣膺颇受业内瞩目的汤姆森•路透动物学记录奖的《可怕的科学》作者尼克·阿诺德、托尼·德·索雷斯等人。为了体现活动的公平,所有评委除了参与征文阶段的评选,还可以随时监督并了解征文过程的公平公正性。
据悉,“科学小英才”全国选拔活动协办单位由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北京市关工委、北京市科协、互动百科网、中国移动手机报-育儿天地、中国国家地理出品博物杂志社、红树林杂志社、小火炬奇奇看世界杂志社组成。
活动背景
来自英国的《可怕的科学》,是一套畅销世界的大型少年科普读物,三度荣获国际科普图书最高奖——安万特奖,一次欧盟笛卡尔奖,2010年又荣膺颇受业内人士瞩目的汤姆森•路透动物学记录奖。
2010年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全套共60册,分为“经典科学”(20本)、“另类新知”(17本)、“经典数学”(9本)、“自然探秘”(14册)、体验课堂(4册)五大系列。内容包括:科学、数学、地理、人文等各个领域,由金牌科普作家与最具号召力的插画家合力打造,是21世纪初在全世界影响力最广的少儿百科全书之一。丛书立足于20世纪末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成果,以奇特的视角阐述科学知识及科学史话。适合10-15岁青少年阅读。
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审订,《可怕的科学》60本全部进入《2011全国中小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推荐给全国中小学生。
2010年10月借“世博东风”,创作这套作品的英国作家尼克·阿诺德和托尼·德·索雷斯受邀来华,拉开了
“搜求科学小英才”活动的序幕。
(2010年10月19日上午,《可怕的科学》之“经典科学系列”的两位作者来到了北京出版集团,左边是尼克·阿诺德,他是“经典科学系列”的文字作者,右边是托尼·德·索雷斯,他是这个系列的图画创作者,在大厅的宣传画前合影。)
下面的这封信,是他们俩写给中国所有的小朋友的。他们希望中国爱科学的孩子都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
亲爱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