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寻求小英才北京少儿社2011精彩活动即将启动赵明博文 |
分类: 可怕的科学 |
几年前,有一位科学家告诉我,他到美国一些中小学进行考察时发现,美国的中小学生在填写“你最崇拜的10个人是谁?”时,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演讲家卡尔·萨根名列前茅,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卡尔·萨根每周上电视演讲时穿的服装成了孩子们追求的时装。而在中国,孩子们对明星的追棒却远远超过了科学家。甚至很少有人能报出中国科学家或世界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他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卡尔·萨根从此也成了我崇拜的偶像。我查找了所有的有关报道他的资料。从而了解到,尽管他的人生坎坷,最后还被癌症缠身,但他的后半生一直把向公众,特别是向少年儿童传播科普知识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述科学才能抓住儿童的心?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求这个答案。
用幽默的方式讲科学道理,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文学化、人性化和艺术化。比如用讲述科学史上的各类趣闻和发现的故事,设置情境让孩子在科学的现场体验和思考、发现。对于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有人认为太天马行空了,有的地方解释不够严谨,不过优美和严谨是很难兼容的,因为如果过于追求严谨,肯定会牵扯到不少专业词语。如果这些枯燥的东西没有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他们便很难有主动求知的动力。
科普读物一定要能激起读者的想像力,而当读者在想像一件事物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学习。
有人把能让儿童看了以后放声地大笑,开心地思考、认真地模仿的书称为带给儿童福音的书。
被全世界的小读者认为最好玩的科普图书是《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可怕的科学》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趣的科普读物”。迄今为止已三度荣获国际金奖,成为世界级畅销书。书中以怪诞得不可思议的问题显微镜式地放大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讲述科学的道理,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加之书中随处可见的漫画卡通,真正让读书变成了“好玩儿”。
它虽然也是一套百科知识全书,但并没有采取一问一答的传统形式,而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深奥的科学原理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配以漫画,并且用侦探小说似的结构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好奇心。值得庆幸的是,这套三度获得世界科普类图书最高奖“安万特奖”的“最好玩儿的科普图书”,不但走进了中国孩子的世界,更有意思的是,2011年,这套书的主要作者尼克和托尼还将和中国的“科学小英才”一起创作“可怕的科学”!
《可怕的科学》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出版。2011年的这个有趣的活动,也是由北京少儿社策划和主办。这个精彩的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了,作为此次活动的评委之一,我一定会在博客上报道相关信息与活动。
活动详情敬请关注本博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