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阅读中,变得博学而幽默!

(2010-06-16 22:22:11)
标签:

可怕的科学

世界畅销书

北京少儿社

赵明博文

分类: 情感笔记
照片上两位“大孩子”就是世界科普经典图书《可怕的科学》两位主要作者。和他们在一起的经历就像是一个传奇故事。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2004年3月,我接到安德鲁公司中国总裁黄家坤女士的电话,说北京少儿社那套《可怕的科学》要在中国选4个点做宣传活动,两位英国作家将同程参与。家坤在电话里说,如果我同意,她会推荐北少社把杭州作为一个点。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可怕的科学》这套书我在2003年全国图书订货会上时已见过那阵势了。我的眼球当时就被这套书给定住了。“样书概不出售”使我没能把那套书捧回家。回杭后立刻冲到书店买了一套。看这套书的时候,我一般选择一个人的时候,因为里面的语言和情节让我很难控制自己的笑神经。我怕办公室的同事以为我“出事”了。
我惊叹世界上竟有如此勾魂的科普图书,会让阅读者在快乐中变得“博学”和幽默,会在幽默中了解这个世界。
“可怕的科学”挑战“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当年甩出的最酷的广告语!
“如果用两到三年时间看完这套书,你会发现你的学问已经超过了你的老师。”写在前言里的这句话也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牛的介绍语。
于是,从2004年的3月到6月,我和当时的北少社副社长赵彤先生就此书进行了紧密而严谨的策划。
7月中旬的一天,我刚刚带着孩子们从生态夏令营回来的第二天,就迎来了北少社的同行和两位英国作家。一行人下榻在文华大酒店。这个酒店是浙江省新华书店的合作伙伴。
他们到的那天已经是晚上了,我在大厅里等他们,当一行人走进大厅后,我就乐了。高高大大的两位英国作家和瘦小的赵彤先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我一下就认出了谁是尼克,谁是托尼。他们俩和书上的漫画形象非常非常像。他们俩合作出版了《可怕的科学》中的“经典科学系列”,在十几年的合作中,完成了此系列的20本书。尼克撰稿,托尼为文稿配漫画。虽然是在酷暑中来到杭州,而且还刚刚完成了北京和南京的宣传活动,但他们没有丝毫倦意,像两个快活的大孩子。
同行的还有翻译罗琪,罗琪的英语说得实在是太棒了!最有意思的就是刘迁,他把自己当成半个翻译,我观察了一会后发现,他说的英语,外国人听了像中文,中国人听了像英语,他一说,罗琪就笑,估计罗琪最能听出名堂来。我当时老把叫刘迁叫成“刘可”,他就不高兴了,说我老记着刘可,后来我就不叫他名字了,索性叫他“印度王子”,他很受用。
晚餐是在极其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尼克和托尼对上来的每一个菜肴都很感兴趣,他们特别喜欢吃基围虾,而且学习力也很强,不一会儿就学会了如何剥壳,如何醮汁吃。
第二天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上午在省新华书店和我刊小记者们进行“科学奇趣对对碰”,下午到浙江电视台参加“一分钟爱上科学”的节目录制,晚上坐中巴到上海,然后第二天下午在上海图书大厦参加一个和小读者互动的活动。然后他们俩必须在7月28日回到英国参加颁奖仪式。他们俩创作的“经典科学系列”中的作品获得了世界科普作品的最高奖项——安万特青少年奖。
白天活动的详细情况在此我暂且不表,一句话,非常成功!
下面还是来看我的“看图说话”吧!
 
看图说话一:这是尼克在杭州时给小读者介绍人在太空时失重的原理。哈哈,他还自备道具,一个会弹出来的“眼球”!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看图说话二:把小读者请到台上后,用实验来诠释什么是“离心力”。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看图说话三:我和小记者与两位大作家在他们的画像前留了个影。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看图说话四:我让美工在浙江电视台的演播厅挂上了他们俩的头像,着实让两位大作家惊喜了好一阵。我现在还记得他们走进大厅时瞪大的眼睛和长达一分钟的尖叫声。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那天晚上,我代表《小爱迪生》杂志社在文华大酒店为两位英国客人送行。吃完晚饭已经8点钟了。罗琪向我转达了两位英国朋友的请求,说是想看看西湖是啥样的。我让罗琪转达了我的遗憾,杭州很美,但由于电力不足,市政府为了保证杭州市民的高温用电,暂时还没能实施亮灯工程,所以在夜里是无法看到西湖美景的。(现在的西湖的夜晚非常美,非常亮)
尼克和托尼表示即使看看夜幕中的西湖也是可以的。一行人开车来到西湖边的一公园,我领着托尼和尼克在湖中的小桥上走了一段路,他们一个劲地夸西湖美。我想,黑古隆冬的有啥美啊。不过,也让我领略了英国人的礼貌和绅士风度。
我们在夜色中的西湖边告别,尼克和托尼用生硬的中国话一边挥手一边说着“再见”。
8月的时候,我突然接到赵彤的电话,说是中央台“实话实说”栏目想做两位英国作家的节目,他们看了浙江台的“一分钟爱上科学”,觉得非常好。让我带几个家庭到北京参加节目的制作。这事我很快就张罗好了。
9月的一天,我和几个浙江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北京。第二天上午,我和北少社赵彤、刘迁一起到机场去接尼克和托尼。
当尼克和托尼走出机场时,我们向他们迎去。他们根本没想到会在北京机场的门口碰到我,显得很惊喜,笑得就像两个纯真而又顽皮的孩子,然后轮流和我拥抱。
那天的节目主持是当时身怀六甲的和晶的告别节目,她表示了自己身体不方便,只能坐着主持,有一个年轻女孩帮她传话筒。节目做得很生动、有趣,如果播放的话一定会得到公众的好评的。但后来这个节目没有播(不知是为了什么原因)。
 
看图说话五:这是两位大作家在央视录制节目时的出场“噱头”,哈哈,效果还挺不错的。我是知道其中的奥秘的,瞧,他们还没出场,我就把他们的“西洋镜”拍下来了。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看图说话六:一个小朋友回答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第一排中间为央持名主持和晶)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看图说话七:尼克面对镜头很老练,他在介绍大脑的秘密,后来我和他开玩笑说,他整天把“大脑”带在身边,真让人害怕。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看图说话八:轮到别人在镜头前的时候,尼克和托尼就坐在下面当观众了。 
和“可怕的科学”在一起的日子里
做完节目后,我和家坤、赵彤、柳堤几个,请尼克和托尼在央视门口的咖啡店喝咖啡,我们一边聊一边喝咖啡。
这时,尼克和托尼从包里拿出了刚才我送他们的礼物,他们拆开包装纸才发现是一本影集。这是他们上次在杭州时我给他们拍的工作照。
他们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冲到我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了我一下,然后在我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我不会说英语,无法和他们交流,我知道,这是他们对我的感谢。
但他们还是忍不住对我说了很多话,站在一边的家坤告诉我,说他们非常高兴收到这样的礼物,他们非常喜欢杭州。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才知道,十几年前,他们接受了英国政府对全英国儿童进行科普教育的一个创作任务。英国政府组织了在这方面最有创作实力的画家和作家,要求他们用青少年能接受的语言和形式把世界科学史介绍给英国儿童。从此,这两个原本天各一方的作家和画家成了一对最佳拍档。令英国政府感到意外的是,《可怕的科学》不但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喜爱,还成了畅销书。
最后要说的是,把这套书介绍到中国来的重要人物之一是黄家坤女士。她有一双在书海里觅宝的眼睛。当然,当年的北少社社长刘子君的果敢和魄力,也让这套书成了中国图书市场的畅销书。不过,最最重要的是,《可怕的科学》并不可怕,它实在是太可爱了!
今年6月起,我主编的《手机报—育儿天地》儿童版,获得了北少社在手机媒体上的独家选载权,每周都会选载一些精彩内容给我们的读者,短短两周,这个栏目已深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阅读,是需要引导的。优秀的好书是会让孩子在阅读中变得博学而幽默的。《可怕的科学》当之无愧!

 

   说明:本文照片除了我与别人的合影,其余的照片都是我拍的。拍摄时间为2004年7-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