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与快乐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素!

(2010-01-03 15:46:14)
标签:

金涛撰稿

快乐科普

玩与快乐

儿童养料

健康成长

赵明

育儿

分类: 快乐科普剧

写在前面的话:

    下面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金涛,金涛是谁我并不认识,更从未谋面。是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在中国科协的网站上有一篇专门推荐我那本《快乐科普剧》的文章。作者金涛是中国科协专门研究中国科普推广动向的研究员。于是我看到了这篇文章,发表日期是2007年9月13日。前些天我应邀到东莞担任全国科普剧邀请赛的评委。很多来参赛的科技场馆的朋友和我交流科普剧时对有一些问题感到很困惑,恰好,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这篇文章里都提到了。我把这篇文章贴在这里,一是表示我对金涛先生的感谢与敬意,二是借花献佛,用金涛先生的文章来解答朋友们的困惑。

 

参与是最成功的科普----推荐《快乐科普剧》

撰稿:金   

    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毫无疑问是一件关系民族未来的大事。但是,客观上又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很多孩子迷恋上网,这已成为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另外,我们目前的应试教育,又导致不少孩子对数理化等科学技术十分厌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现象,抱怨或者指责孩子们当然是错误的,关踺在于我们应当研究采用什么形式向青少年传播科学,如何使青少年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换句话说,学校的老师和科普工作者应当研究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应当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我们现在讲科普,已经不限于传统的科普图书报刊,而是形式多样、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大科普,如科技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海洋博物馆,以及科普影视、动漫等等,都是很受青少年欢迎的,但是这种科普通常只能是城市的孩子才有条件享受。我在这里特别推荐《快乐科普剧》(赵明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先在于这种科普形式在城乡的中小学都是可以推广的。
    《快乐科普剧》这本书汇集了16出内容不同的科普剧,涉及动植物、人体生理卫生、环保、高科技、食品营养等主题,我在这里无意去评点每一出科普剧的构思、艺术特色或剧情分析,而是重点推荐科普剧这一科普形式。我认为,在中小学开展科普剧的演出,由孩子们参与剧本的编纂(当然需要老师的指导)、担任剧中的不同角色,以至最后参加演出,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热爱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这中间的奥妙在于孩子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主动地参与。按照教育心理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主动地参与将激发兴趣,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使参与过程富有吸引力,从中感悟科学的魅力。
    本书作者赵明老师从事小学教育20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本人又是热心科普的儿童文学作家,多年来,她率先组织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儿童科普剧,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并在杭州天长小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儿童科普剧团,正是因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赵明老师在《快乐科普剧》一书的序中,深有体会地介绍了在学校开展科普剧活动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篇序写得真好,题目叫“你会玩吗?你快乐吗?”,我希望全国的老师们、家长们都能读一读这篇充满感情、感人至深的序言。
    “美国有一位获得教育界最高荣誉的教师坦言,他并没有高人一等的教学经验,他最擅长的就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他最自豪的就是他所教过后学生没有一个自暴自弃,品行不端。他认为一个孩子的坠落就是从‘厌学’开始的。这篇文章让我震撼。”作者如是说。在学校从教的那些年,她目睹了很多孩子出现“厌学”的状况,萌生了一个想法:“如何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我想,我无力改变整个教学现状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自己。” 于是,她在语文教学中,把渗透“快乐”成为备课的焦点,把“课本剧进课堂”作为实验班的科研项目,从而导致科普剧的诞生。她说得多么好啊:“儿童在快乐的时候,思维是最活跃的。爱唱爱跳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抓住天性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我无法重述这篇序言,但赵明老师在和孩子们一起从事科普剧的活动证明:“让学生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查资料、做服饰、做道具、排节目、编写节目、讨论脚本…难道这不是更好的、更有效的学习吗?用枯燥、低效的作业填满孩子们的时间,怎么能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呢?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呢?事实证明,‘课本剧进课堂’像磁铁一样吸住了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她还说,通过每次演出给孩子们颁奖(几乎人人都能获奖),孩子们从获奖中得到了自信,这是最高的奖赏。而通过演出树立的“这种自信心和敢于表现的心理素质,相信对他们终身有益。”
    实践证明,在校园里开展科普剧的演出,不仅仅有助于孩子们亲近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成为一种深受孩子们乐于接受的科普活动,从更深层次来看,它所贯穿的快乐科普、快乐学习的理念也冲击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这一点是特别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
    几年前,我曾提出“科学好玩”的观念,目的是破除人们对科学的神秘感,以寻求科普创作如何为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 “科学好玩”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一是科学本身,即支配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充满魅力的。其二,探索自然规律和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过程,创造发明的过程是趣味无穷的,引人入胜的。其三,科学技术一旦与社会结合,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为社会造福,这本身也是令人着迷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说:“怎么会有人觉得科学枯燥无味呢?还有什么东西比支顾宇宙的自然规律更引人入胜呢?自然规律的和谐与真实,使小说显得多么空虚,神话显得多么缺乏想象力啊!”
    居里夫人说:“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这充分说明,不论科学家所从事的专业多么不同,但科学本身的魅力,自然界的无穷奥秘,都说明科学是有趣的,令人着迷的。正是这个原因,驱使他们乐此不疲,甚至不惜为之献身。
    科学普及在一定意义是还科学技术的本来面目,让大众真正觉得“科学好玩”,愿意和他亲近。为此,科学传播应当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美术摄影与科学普及的结合,包括科学文艺、科幻小说的提倡。
    我以为“科学好玩”应看作是科学传播的新观念,它不仅是写作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新颖的创作思路。“科学好玩”的深远意义在于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唯有兴趣才是他们叩开科学殿堂之门的钥匙。因此,“科学好玩”的观念要求科学传播从单纯的知识普及与通俗化,发展到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全方位的素质训练,它更加关注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的变化,关注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它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旧的传统,为科学传播开拓了新思路。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在校园里开展科普剧的演出,是富有创造性的科学传播的好形式,它不仅以实践证明了“科学好玩”的观念,而且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是值得推而广之的。

 

玩与快乐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素!            玩与快乐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素!

 

    本文原始链接:参与是最成功的科普—推荐《快乐科普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