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的爱和教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2009-11-28 07:47:13)
标签:

韩国母亲

全星惠

人气妈妈

中国城市出版社

育儿

分类: 育儿观点

   有一个问题很多年来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但是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我先把这个“困扰”小小的保密一下。看看哪位聪明的妈妈能发现。

  

   本文节选自《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作者:[韩国]全惠星

   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中国移动《手机报—育儿天地》被授予选载权

  子女教育,有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阶段、发展状态,并保持高度的警觉。同样的方法,环境变了,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变了,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再有意义的故事,也要挑合适的时机去讲。

  记得孩子们第一天上学时,我让他们穿白衬衫和西裤。周围的同学都是美国人,我担心孩子在他们面前没有信心,所以要他们穿得干净、有品位。想法是没错,但当时却起了相反的作用。由于这样的着装太拘束,在运动的时候孩子们在体育课上无法自由玩耍,也就没办法跟其他同学融入到一起。本来我是希望通过着装拉近孩子和其他同学的距离,结果却南辕北辙。

  当时我总结教训,发现着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场合来选择。后来,在美国生活久了,我渐渐感受到,事实上美国高度崇尚自由性和创造性,有点不拘一格的意味,而我们的这种“韩国式端正”很多时候是不适合的。这种文化氛围的差异,让我在很多方面碰过壁,当然,也包括教育孩子这件事。

  再用心的父母,也没法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正确判断。何况我们生活在国外,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我不断地对这些失误进行总结和反思,花费了很多心思。

  另一个重要的反思是,我不能太看重自己作为长辈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长辈意味着权威和经验,意味着要让别人听自己的。但事实上,在急速变化的多元文化中,这种经验是靠不住的。不把自己当长辈,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做法让我在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明了。

  我想劝告父母们,一定要丢弃要求孩子“这么做,那么做”的固有观念,同时也要丢弃把孩子赶向特定的方向的强迫观念。

  还是那句话,子女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很特别,都需要我们去特别对待。下次在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通过这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明确了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就会清晰起来。

  再回到那个着装问题上。由于一开始判断失误,后来我就有意识地根据情况来指导孩子。我那六个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即使是同胞兄弟姐妹,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不一样。同是医学院毕业,我的大儿子经常西装革履;但身为麻醉科专业大夫的二儿子却喜欢穿工作服,即使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是穿着手术服。

  站在母亲的立场上,我当然希望孩子们都像大儿子一样穿着干净、正式,我也这么要求过他们。但是我认为,应该把这些都看作是孩子们的个性,尊重他们。如果我不断唠叨二儿子穿着要正式的话,只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头脑聪明、一心扑在研究上的二儿子哪有时间穿衣打扮呢!

  肯定孩子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对于他们自豪感的建立很重要。孩子的价值取向从小就有,即使是兄弟姐妹也都有所不同。父母应该将这些都看作是优点,并从内心去理解和尊重。  父母的作用更多在于把握大方向。再疼爱孩子、关注孩子,父母也没有权力插手孩子的每一件私事。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这些选择,跟父母没有关系。

  很多父母显然都忽略了这一点。成了父母之后,因为太过关心孩子,总是想控制孩子的一切,不仅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空间,也失去了自我。这种将自己的事情丢在一边、完全为了孩子而牺牲的想法,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母亲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

  真正的爱和教育,不是牺牲一方,成就另一方,而是双方共同成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互相陪伴、互相扶持的,无条件的牺牲只会导致不必要的执着和空虚。

  就像别人说的,我有六个令我自豪的孩子。但是,我不认为我必须要为了孩子而牺牲我的幸福。我不会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如果我这一生只教育出了六个优秀的孩子,我不会感到多么有成就感。我做自己的事业,同时,能给孩子们以帮助,这才是让我骄傲的。孩子们为我所做的事业感到自豪,也从中受到很好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