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爱迪生》快乐科普剧第二辑出版了六一儿童节育儿 |
分类: 快乐科普剧 |
(2008年5月18日,第二届快乐科普剧大汇演在北京某军区礼堂如期举办,孩子们站在《快乐科普剧》图书介绍前合影,左边是小布丁,他在北京翠微小学读二年级,他们班参赛的节目是“牛奶王国奇遇记”,剧本选自《快乐科普剧》第二辑,小布丁演里面的牛奶侦探。右边的那个小男孩叫张力夫,在北京中关村一小读二年级,5岁的时候他在电影《浅蓝深蓝》扮演主角小豆丁。《浅蓝深蓝》的编剧就是他的妈妈,这次他们班参赛的节目也是他妈妈创作的,剧名叫《地球保卫队》,张力夫演里面的国王。)
(三岁的新浪宝宝嘟嘟和心目中的偶像合影。)
(孩子们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科学!他们当中也许就有中国未来的爱迪生、爱因斯坦!)
“六一”前,《快乐科普剧》第二辑终于出版了。感谢本书策划李清霞女士和袁海先生,感谢责编刘可先生。更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们。书做得非常精美,捧着还散发着墨香的样书,看着书里孩子们可爱的剧照,突然就想到了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孩子,心中无比感慨。让我们珍惜拥有的每一天,让我们爱护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快乐科普剧》第二辑序言:
你是否感到疑惑?什么是科普剧?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科普剧就是把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节目。科普剧作为科学的载体,“诱惑”小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科学,迷恋科学,并在科普剧的排演过程中得到能力与智力的提升。
在《小爱迪生》每年举办的科普主题亲子夏令营里,科普剧竞赛成了营员们最向往的项目。从创作剧本到做道具和服饰,从排练节目到参加演出,爸爸妈妈和孩子们成了一个阵营里的战友,一家人有了共同的朋友和永不枯燥的话题。“科普剧太有魔力了!”这几乎成了每个营员的深切体会。很多家长做梦都没有想到,科普剧会让自己和孩子走得那么近,一次夏令营会成为延续一年的精神财富。很多家长也像孩子一样盼望第二年的夏令营快点来到。
想一想就会令人激动啊,如果把这些知识编成节目来演。想让他不爱科学都难啊。快乐科普剧将颠覆几十年以来人们脑海中模式化概念、僵硬、死板的科普教育的面孔。
有人问我:“你是少儿科普刊物的主编,怎么会想到推广科普剧?”
在我当小学老师时,理性地分析了自己教学优势和长处后,我就把“轻负担,高质量,课本剧进课堂”作为教学科研项目,并正式立项。我为什么要选择把课本剧作为教学科研项目呢?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最让家长和孩子发怵的就是一个月的拼音教学。而我在孩子们上学的第一天,就把课本剧揉进了教学中。每一个声母和韵母都成了可爱的角色,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了欢乐的海洋。声母和韵母合成音节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用了课本剧的形式,这个难关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以后,孩子们就熟练地掌握了拼音,而且还能用拼音写一句话日记。当孩子们发现学会了拼音以后,竟然可以自己看注音读物,他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一下子就有了一种成就感,觉得当小学生真好,读书真好,阅读真美!
看着孩子们那么热爱读书,那么热爱自己的班级,我觉得第一步成功了,我也预见到了后面的成果。随着学生们识字量的增加,他们更喜欢课本剧了。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每一篇课文都变得那么趣味昂然。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五年后,我的科研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孩子们的演出成了验收中最亮的亮点,所有的节目全部是学生自编、自导、自己制作道具。这场演出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杭州日报》记者为此写了专访文章。
使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有了实战经验。而且我发现,科普剧比课本剧涵盖的面更广。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可能比课本剧更吸引他们。在服装和道具上更有开拓性,更能展示孩子们的想象力。
河北省很多学校的老师对我说,他们班里在演一个科普剧时,如果主角生病或有事不能到场,任何人都能顶,因为平时在排练时,同学们把主角的台词都背下来了。因为这个过程是有趣的、好玩的,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的科普知识,老师们也都觉得好开心啊。
最有意思的是,再过几天,我要到新浪育儿“名人面对面”栏目去做一档有关科普剧的访谈节目。因为有很多的新浪社区的妈妈也爱上了科普剧,她们不但带着孩子排演科普剧,而且对创作科普剧有了浓厚的兴趣。她们在我的博客里留言,给我发来热情洋溢的信件,说我打开了她们热爱科普的窗口,让她们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神奇有趣的科普世界。
200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