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上,我从北京飞回杭州。
   “今天下午默哀三分钟的时候,我正好在天安门广场,那个场面太壮观了,太让人感动了。”我尽可能地向老公和儿子描述着自己亲历的这三分钟。
    儿子等爸爸出门后,对我说:“妈妈,今天下午我去献血了。你别告诉爸爸。”
   
我们默默地对望了几秒钟,我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却隐隐地痛了起来。
   
儿子前几个月刚住了一次院,身体还在恢复中。他不让我告诉他爸爸,是他知道我们在为他的身体担忧。
   
“妈妈,我的血型是现在最需要的血型。我的血,说不定能救人命呢。”
   
“你献了多少?”
   
“400毫升。”我的心又一抽。在那一抽的瞬间,我的脸红了,我觉得自己不如儿子勇敢。
   
“妈,有好多人排队,还要体检,很多人在体检时就被淘汰了。”儿子有点得意。
   
灯光下,儿子的脸有点苍白,“明天,妈妈买点好菜,给你补一补。400毫升,抽得有点多了。”儿子可能看出了我的担忧,开始安慰我,“妈,医生说过去29天就能自我恢复的。”
    儿子后来还告诉我,他坐在那里抽了两个小时,医生说是把他血液里的有些部分分离出来,还有些部分仍旧输回他的血液里,儿子说,抽出来的血就像水一样清。那些血小板什么的,还是回到他的身体里了。
   
儿子把那张献血证交给了我。
   
望着儿子,我想到了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我的儿子只是献了一点血我就会那样心痛,那么她们呢?她们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啊。这种痛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我想,对震后孤儿和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心理治疗,将是一个更艰巨的社会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