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份在不同的时候是会转变的。比如,《浅蓝深蓝》的编剧张馨月,在家里,她是小豆丁张力夫的好妈妈。也是张力夫同学最好的朋友。张力夫同学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是个很内向、很有个性、很喜欢思考、很有责任感的小男孩。张力夫同学长得很好看,很讨人喜欢。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属于很有个性的男孩子,感觉属于很随和很乖的那种小男孩,总是把两只眼睛笑得像两弯月亮。作为一个妈妈,要和这样的儿子成为好朋友,没有两刷子是绝对“震”不住的。
张力夫同学5岁时在《浅蓝深蓝》里演了主角小豆丁,这是国内首部儿童贺岁片,今年六一,这部片子因94%的观众支持率而获得了2007年中国电影双新展“最受观众喜爱影片”。执导此片的袁卫东导演也因此获得了双新展“年度推荐导演”。据说,宣布奖项的时候,张馨月同志手上冒汗,脸上流泪,心里开花。
我喜欢看张馨月写的博客,自然、真切、实在、随和,看似轻描淡写,粗茶淡饭,却能让你从她那平和的描述中感到一种力量,得到很多启迪。你看不到编剧,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好邻居,好妈妈。
因为缘分,我们一起排演了科普剧“北极熊找家”,馨月对我的剧本进行了改编,当时,我并不知道她是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后七剑》的编剧和编审,更不知道她是电影《浅蓝深蓝》的编剧。
如果从编剧的角度来说,我是业余级,张馨月是专业级。她是为了儿子和更多的孩子在改编我的作品。因为她觉得科普剧这种形式非常好。儿子超喜欢,所以她就想为儿子做好这件事。我看到过很多爱孩子的母亲,但像张馨月这样的爱法我第一次见到。
她以对儿子的了解,以及自己编剧的长项,把“北极熊找家”编得更适合儿童表演。从台词的设计到剧中情节的迭宕起伏,以及剧情的合理性都做了更好的改动。我看了她改动的剧本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我碰到高手了。一阵兴奋涌上了我的心头。我对馨月说:“以后多给我们的小读者写写科普剧吧。只是稿费不会像你写电视剧那么高。”
“稿费是小事,就是没有,我也会写的,想为孩子们做点事的,都不会计较这个的。只是我以前从来没有给孩子们写过科普剧。怕写不好。”
2007年3月25日,我和小豆丁张力夫,编剧张馨月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的报告厅里表演了“北极熊找家”,整个场面极其悲壮。在那天的演出里,扮演北极熊妈妈的张馨月因为北极环境恶变,永远也回不到小北极熊张力夫的身边了,这是剧中的情节。但那天真正悲壮的是我,我被一书商给晒了。我信守诺言,不让别人动用那留给书商的300个座位,没想到这纯属书商的“虚构”。我们三个面对着不到一半听众的演讲厅。但是,我们三个人演得是那样地投入,好像在全世界最好的剧场,面对的是万千观众一样。 在伟大的北京城,有这么一对母子曾和我同台演出,足够我回味到永久。
哈哈,后来,“北极熊找家”这个节目就变得不悲壮了,为什么?张力夫同学的班里成立了小剧团,同学们不想让北极熊妈妈回不了家,张馨月同志就和我商量,把悲剧改成喜剧。就这样,中关村一小一(4)班17个小演员在新浪少儿六一小爱迪生科普剧表演赛时表演了这个节目。
想不明白啊,张馨月同志咋就那么聪明涅?剧还是那个剧?可是她加上了冰哥哥、雪妹妹、小学生、汪汪狗这些可爱的角色和有趣的元素后,整个剧就变得更动态,更有趣味了。她还加上了科幻的杀手锏——时光穿梭机,呼,她的小豆丁们就回到2007年来了!在小豆丁们的努力下,人们爱护环境了,北极又变得非常美好了。这个节目那天得了特别奖。
还玩?还玩!
这回玩到杭州来了!玩到千岛湖来了!豆丁妈成了小豆丁张力夫班里家长们的“头”。她把一帮小豆丁加上这帮小豆丁的妈妈们都一起带到杭州来啦,然后再跟着《小爱迪生》杂志社到千岛湖参加“生命之水”夏令营。
玩也要玩出水平来嘛。昨天,我到一(4)班的博上去过了。这是小豆丁张力夫班里的博客。也是中关村一小一(4)班同学的网上之家。那里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脚印。馨月告诉我,她把改编好的剧本放到“一(四)班加油”的博客上了,让我去看看。
《三个水精灵》是馨月专门为“生命之水”夏令营创作的。一(4)班的小豆丁和妈妈们将一起来演绎这个科普剧。吼吼,我真有点担心啊,这个节目演了以后,小朋友们还会喝那些纯净水和矿物质水吗?以前孩子们不知道“水的秘密”,可这个科普剧非常简洁而生动地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小酸”成了纯净水的化身,“大酸”成了矿物质水的化身,“然然”成了天然水的化身。孩子们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况且,水是每天要喝的营养素啊。
我很高兴馨月能从我的《会走路的鱼来了》里面取材,然后创作出全新的《三个水精灵》。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这个科普剧的,我也期待着北京队表演的《三个水精灵》能在这次夏令营里获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