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快乐科普剧 |
在我从教的那些年里,我目睹了很多家庭自从孩子上学后就陷入了“苦难”的海洋。这种“苦难”如果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得不到改善,孩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厌学”。一个“厌学”的孩子还有什么前途可言?这等于把他从光明推向了黑暗和愚昧。
美国有一位获得教育界最高荣誉的教师坦言,他并没有高人一筹的教学经验,他最擅长的就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发现自己的潜能。他最自豪的就是他所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自暴自弃,品行不端。他认为一个孩子的堕落就是从“厌学”开始的。这篇文章让我震撼。
如何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我想,在我无力改变整个教学现状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自己。我的改变至少影响到几十个家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成了我备课时的“焦点”。科学研究证明,儿童在快乐的时候,思维是最活跃的。爱唱爱跳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抓住天性进行教学,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我把“课本剧进课堂”作为实验班的科研项目,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难忘而快乐的6年。1996年,这个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验收那天,专家们看了整整两小时的节目,这些节目全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有童话剧、寓言剧、歌舞剧等。服饰和道具也全部出自孩子们的创造和劳动。专家们一边看一边笑,一边赞叹。验收过程中不能流露感情色彩的规定因为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被他们忘却了。虽然这些节目很不专业,服饰和道具也很简单,但孩子们潜能所散发的光彩早就盖过了这一切。
一开始,我把一些特别适合儿童表演的童话编成节目让学生来表演。那些精彩的故事,机智而幽默的语言立刻吸引了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让学生们再试着把课文和课外书里的内容编成节目来演。并让他们自己做编剧、导演、演员。还让他们利用废弃的材料做场景、服装和道具。我检验他们语文预习的效果,就是让他们表演节目。按照家长的说法,他们的孩子比省长还忙。每天在家里不是看书找资料就是动手做道具,不是编写节目就是三五成群地排节目。家长们对我们班里每天发生的故事“了如指掌”,因为他的孩子每天都会进行“独家报道”。这些“报道”不但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生活,更为学生的口述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查资料、做服饰、做道具、排节目、编写节目、讨论脚本……难道这不是更好的、更有效的学习吗?用枯燥、低效的作业填满孩子们的时间,怎么会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呢?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呢?事实证明,“课本剧进课堂”像磁铁那样吸住了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
我们班每个学期都有一场“课本剧汇报演出”,请家长们来观看孩子们的表演。这个内容后来成了每个学期最快乐最隆重的盛会。每次演出结束,几乎人人都能获奖。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做一个道具,到树林里找了很多树叶,终于找到了剧中需要的树叶,我就授予他“金树叶奖”。还有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巧手奖、创新奖、助人奖等等。
由于那几年我担任了浙江电视台少儿TV的特约编辑,我就把发生在班里的动人故事编成电视短剧来写,写谁的故事让谁演。有了课本剧做基础,学生们面对镜头一点也不怯场。这种自信心和敢于表现的心理素质,相信对他们终身有益。
这些年从事出版工作后,我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缺乏、冷漠、盲从现象相当普遍,令我吃惊。在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能说出中外科学家的名字,但歌星、影星却能报出一大串。
我们暂且不和美国比教学质量,但有一个事实必须面对。在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会把科学家列入自己最崇拜的前10名偶像中。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每周在电视节目中和孩子们聊科学。有一段时间,有一种方格衬衫一度脱销,原来,由于崇拜卡尔·萨根,他穿的格子衬衫,成了男孩子们追求的服装。甚至连卡尔·萨根的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会成为男孩子们模仿的动作。60岁的卡尔·萨根能让孩子们远离游戏机,坐在电视机前听他的演讲。心灵震动的同时我感到非常迷茫:如何才能让中国的儿童热爱科学?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少儿科普刊物的主编,我觉得应该有这种忧虑感。
我忽然想到,在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科学方面,应该和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既然“课本剧”能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科普剧”一定也会让孩子们喜爱。可以把《小爱迪生》里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编成节目来演。对,就让杭州天长小学做试点。
杭州天长小学是享誉全国的名校,也是《小爱迪生》在杭州的第一所手拉手学校,校长曹晓虹是全国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校领导和全校老师都非常支持这个项目。他们一致认为,通过“科普剧”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作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团队精神、艺术修养、自信心都能得到提高。这是一项提高少年儿童全方位能力的活动。我们立刻设计了“小爱迪生科普剧活动”可行性方案,并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
2005年4月22日,全国第一个“小爱迪生科普剧团”在杭州天长小学成立了。2005年6月1日,全校师生用表演科普剧的形式庆祝六一儿童节,从全校25个节目中选出了15个节目进行汇报演出和比赛。校长、大队辅导员、各学科老师和孩子们都成了科普剧中的人物角色。整个校园成了科普的园地,欢乐的舞台。
2005年12月,《小爱迪生》杂志社和新浪网合作签约,新浪少儿为《小爱迪生》建了网站和“小爱迪生互动论坛”,并开辟了“科普剧梦工场”栏目。新浪少儿的支持让“小爱迪生科普剧”插上了飞翔的翅膀。2006年3月,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协、共青团河北省委、《小爱迪生》杂志社联合推出了“2006年河北省青少年趣味科普竞赛活动”,其中的“小爱迪生科普剧竞赛”成了最受欢迎的项目。通过这次竞赛,河北省300万少年儿童开始拥抱科普剧。2005年5月20日,由石家庄市党家庄小学和南马路小学表演的“神奇的七色光”、“小狐狸生病”拉开了河北省科技周的帷幕。
2006年1月起,我们在《小爱迪生》轻松幽默动漫版上每期刊出1-2个科普剧。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今天,当“小爱迪生科普剧”越来越受到全国广大师生欢迎时,我特别要感谢杭州天长小学的全体师生们。感谢给予大力支持的曹晓虹、柴南南、苏林冲校长,感谢为此付出大量心血的王林慧、丁琳、周红、陈茗、黄勤、吴希廷、吴丽君、朱玲敏、胡俊攀、周翔、王靖雯老师。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小爱迪生科普剧”的今天。是他们在尝试的道路上第一个迈开了探索的脚步。
特别感谢海宁市浙江宏达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们,是他们把“蜜蜂王国旅行记”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朋友们和老师们。
这本书里收集的剧本,有的是老师们创作的,有的是学生创作的,有的是我创作的。我们都不是戏剧方面的专业人士。我们只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大自然,敢于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让生活更加健康和丰富多彩。
相信随着“小爱迪生科普剧活动”的开展,一定会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和老师们加入到科普剧的创作队伍中来,科普剧的品种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一定会有很多优秀剧目诞生。这本书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非常欣慰了。
“小爱迪生科普剧”再一次证明了:路,是人走出来的!
亲爱的朋友,还等什么呢?打开这本书,挑一个喜欢的脚本,赶快行动吧!